近幾年來,食品安全事件在零售超市內頻頻上演,檢測以及風險控制監管乏力是關鍵,而第三方檢測機構的價格高企成為各家零售企業想擺脫的成本壓力。
昨日,家樂福中國區副總裁貝多拉告訴《第一財經日報》,投資500萬元的上海安檢實驗室本月正式投入使用,接下來還將在沈陽、重慶、成都等地區建安檢實驗室,總投資至少超過1000萬元。
據貝多拉介紹,安檢實驗室近200平方米,每天可對近65個類別的50個指標進行檢測,一年可檢測26624個批次,除了常規的農藥殘留、獸藥殘留等檢測,實驗室還可進行重金屬、微生物、食品添加劑等39個儀器檢測項。
不過,業內人士表示,相對于設立實驗室進行檢測,家樂福更應該從源頭,即管理方面著手,加強風險管控能力。從此前家樂福發生的過期食品、價格欺詐等問題來看,家樂福缺位的不是檢測,而是管理問題。
“此番成立的安檢實驗室是我們與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所、上海市食品藥品檢驗所以及上海海洋大學合作,我們希望未來將家樂福安檢實驗室做成具有資質的獨立第三方檢測機構?!必惗嗬嬖V記者。
被問及如何處理不合格貨品時,貝多拉表示,一旦發現不合格商品,則由質量部門進行內部調查,然后發送下架通知,并將下架商品封存于庫房,最后將下架數量輸入風險控制部門的系統內。視商品不合格的嚴重程度,家樂福還會對問題商品拒收或銷毀。同時家樂福會通知供應商,要求對方做出整改。假如供應商有異議,則雙方會提請第三方實驗室再次檢測,若確有問題則停止合作。
“家樂福成立實驗室的確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強監管,但也會有幾大挑戰。首先是成本,投建實驗室或檢測多項指標所耗費的人力物力不小,零售業是薄利行業,其巨資建實驗室多少會影響利潤。此外,家樂福目前主要是對食品檢測,對非食品基本不涉及,檢測的商品也是抽檢,所以并非全覆蓋。另外,在業界,人的因素很關鍵,此前幾大零售商連續發生以次充好、過期食品等事件,這多少有人為因素,這不是檢測能解決的。家樂福還需加強對人員的管理。”長期從事零售服務業的沈先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