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軟件產業生態圈共建計劃啟動儀式舉行。
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胡衡華出席活動并致辭。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校長田紅旗,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教授桂衛華,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工商大學校長陳曉紅,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院長王耀南,湖南大學校長段獻忠,湖南師范大學校長劉起軍,湖南財政經濟學院校長劉長庚等出席或作主題分享。
長沙市領導廖建華、邱繼興出席見證。華為鯤鵬、騰訊云計算、東華軟件、湖南航天信息、華銳金融、云天勵飛等企業代表出席。
當前進入“軟件定義硬件、軟件定義制造”的時代,大科城為何成為發展軟件產業的關鍵地點?

▲岳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
從基礎來看,目前岳麓區軟件信息產業規模已超過30億,近兩年吸引華為鯤鵬、騰訊云等多家高新技術龍頭企業入駐,搭建了研發及成果轉化孵化平臺,軟件產業生態圈建設已初具規模、平臺基礎。
從智庫來看,僅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湖南工商大學和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就有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領域院士7人,教授、博導528人,關聯學院23個,在校師生2.3萬余人,擁有國家省部級平臺68個,科研、人才具有明顯優勢。
從重大平臺、場景應用來看,布局國家智能網聯汽車(長沙)測試區,湖南金融中心正加快金融科技發展;率先探索智能城市、智能駕駛、智慧教育、智慧醫療等應用場景,產業發展擁有巨大潛力和強勁動力。
那么, 岳麓區將如何發力打造軟件產業生態圈?
組建高校、地方政府、企業軟件發展“朋友圈”
依托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湖南工商大學、湖南財政經濟學院等高校院所,聯合華為鯤鵬、騰訊云計算等國內外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頭部企業,在人才輸送、科研合作、資源共享等方面開展合作,運用岳麓科創港、中建智慧谷、西湖58小鎮、中南大學科技園(研發)總部等載體,構建“1+4”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格局,以岳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為核心區,以濱江、梅溪湖、洋湖、岳麓高新區為特色集聚區,共建軟件產業生態圈,形成創新研發集聚和錯位特色發展態勢。

▲岳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城。
全力推進“五大行動”
研發創新提升行動。推進校企協同創新、重大平臺共建、新型研發機構發展,支持優勢重點軟件企業聯合高校共同建設國家、省或市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20個以上。

▲岳麓科創港。
軟件企業引育行動。突出靶向招引、專業孵化、精準扶持,整合15萬平方米以上物業空間承接高校孵化與校企合作項目,推動企業“認證、入規、升高、上市”,推進“1+4”集聚區產業上下游配套,提升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能級。
軟件人才聚集行動。聚焦人才引進、培養和服務,鼓勵龍頭企業和高校引進海內外符合軟件發展重點領域的高端軟件產業人才100名以上,每年培養項目管理師、系統分析師、架構師、網絡規劃設計師等軟件產業中高級人才1000名以上,每年吸引10000名以上專業人才落戶。

▲中建智慧谷。
應用場景牽引行動。建立場景應用體系,完善場景開放流程,提升場景應用效應,發揮信息技術在制造業和服務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中的賦能引領作用,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特色品牌培育行動。打造特色活動、人才、服務品牌,每年籌辦2-3個具有國內外影響力的軟件和信息產業峰會、行業大賽,匯聚名企、名人、名園,定期開展企業滿意度、人才舒適度評估工作,在物業服務、生活配套、要素保障等方面全力提升服務質效。
一年實現一個”小目標”
2020年:岳麓區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突破50億元,從業人員突破2萬人,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規上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突破50家,新增營業收入過10億元龍頭企業1家,新增承載空間15萬㎡。
2021年:岳麓區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突破90億元,從業人員突破3萬人,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規上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00家,新增營業收入過10億元龍頭企業3家,新增承載空間10萬㎡。
2022年:岳麓區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突破150億元,力爭達到200億元,從業人員突破4萬人,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規上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突破200家,新增營業收入過10億元龍頭企業5家,新增承載空間1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