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距離湘湖實驗室首屆科技創新合作大會過去僅三天,湘湖實驗室又舉辦了一場合成生物研討會,匯聚了相關領域的院士及專家學者、企業代表與政府部門代表,圍繞合成生物產業展開一場前沿探討。

事實上,三天前的那場首屆科技創新合作大會,多項大動作都與合成生物產業相關,包括湘湖實驗室和瑞典隆德大學合作共建的中國—瑞典合成生物學聯合創新中心正式揭牌,湘湖實驗室孵化器建設啟動等。可以說,作為浙江省布局建設的唯一一家農業領域省實驗室,湘湖實驗室將合成生物產業作為一個重要發力點。
“合成生物學被稱為‘第三次生物技術革命’,正在引領產業變革,催生新一代生物制造技術。”德國工程院院士曾安平教授表示,當前合成生物學發展非常快,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從實驗室研發到產品轉化、工程化,是一個從0-1-10-100的過程。他認為湘湖實驗室的建設基礎很好,今后可通過盡量了解企業需求,深入解決實際問題與基礎技術,從而有助于實驗室產品走向應用。
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Christer教授也是湘湖實驗室和瑞典隆德大學共建的合成生物學聯合創新中心創始人之一。他表示,該中心的相關研究將推動今后農業領域害蟲信息素生物合成產業的發展,目前團隊的研究已取得良好進展,昆蟲信息素相對傳統的化學農藥具備顯著的優勢,市場潛力值得期待。
目前,杭州市積極構筑省內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首選地,傾力打造合成生物領域的產業集群創新高地。杭州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相關代表現場詳細解讀了杭州市《支持合成生物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中的政策意見,明確表示杭州市將把合成生物產業作為戰略產業予以重點支持。
交流環節,國內外合成生物學、化學生態學、害蟲信息素等領域專家學者共同探討了合成生物學取得的巨大成效,分析了面臨的困難與挑戰,展望了未來發展趨勢。相關企業代表也就商業模式、產品和市場前景等方面展開討論,并期待著合成生物學未來在商業領域發揮巨大的應用。同時,政府相關部門也分享了在合成生物技術發展中的政策支持和推動措施。
據悉,湘湖實驗室圍繞“現代農業生物技術、綠色智慧高效農業生產技術、農產品質量與生命健康”,重點布局“現代生物種業創新”和“綠色健康高效農業”兩大研究集群,已匯聚了150余名高水平科研人員,組建了18個組織化程度較高的科研團隊。
湘湖實驗室副主任傅曉軍表示,湘湖實驗室將對標發達國家/地區,瞄準世界合成生物前沿,組建相關研究團隊,強化對合成生物學的戰略部署。通過舉辦此次研討會,湘湖實驗室希望打通合成生物學技術研發、產業發展和政府管理的協作渠道,提供開放合作平臺,加速提升合成生物領域的研發創新水平,完善合成生物產業生態體系,打造合成生物領域的產業集群創新高地,搶占合成生物產業發展先機,助力構建合成生物“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產業集聚”的經濟發展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