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綿陽市數據局主辦、綿陽市大數據協會承辦的中國(綿陽)科技城數據實驗室揭牌儀式暨綿陽市首屆“涪江數潮·數據應用創新大賽”啟動儀式在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舉行,活動由虛擬數字人“綿小數”全程主持。

活動現場 綿陽市數據局供圖
當前,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加速創新,數字生產力加快崛起,數字經濟已經成為經濟發展新引擎。其中,數據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生產要素。
會上,中國(綿陽)科技城數據實驗室揭牌成立,中物院計算機應用研究所等首批入駐實驗室的12家單位進行了集中簽約。據悉,該數據實驗室旨在通過構建基于公共數據的創新活動實驗環境,吸引本地及國內高水平創新團隊在綿開展AI模型訓練、數據分析、技術研發與應用創新,推動公共數據的開放共享與深度應用,努力打造成為西部地區有影響力的數據要素創新平臺和成果轉化平臺。綿陽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認為,該實驗室的揭牌成立將有益于調動各方力量,廣泛鏈接優質資源,實現數據要素創新開發利用,加強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這個平臺可以為我們鏈接更多寶貴的數據資源,在實踐應用方面會為我們提供廣泛數據支撐。”長虹控股集團中央研究院云大研究中心副總經理唐博希望在AI應用、產業數據應用和實踐方面與實驗室入駐單位協同發展,助力綿陽數字經濟發展。
會上,以“數聚綿陽·創贏未來”為主題的綿陽市首屆“涪江數潮·數據應用創新大賽”同步啟動,大賽將持續到8月。大賽旨在進一步激發綿陽社會各界參與數據價值挖掘和應用創新的積極性,發現一批優秀數據要素創新團隊,催生一批優秀應用案例,挖掘一批具有創新性、實用性和前瞻性的數據應用解決方案,推動綿陽市乃至全省數據要素市場建設。
掛牌成立綿陽市數據局、攜手華為成立數字經濟聯合創新中心、建成投用城市統一智慧服務平臺、推出基層智慧治理、醫療影像互認等多項特色創新應用……近年來,綿陽市高度重視數據產業和數字經濟發展,努力打造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新高地。2023年,綿陽位居全國數字城市百強榜第46位,全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477.3億元,同比增長12%,總量及占比均居全省第二位,長虹集團“工業數據空間”成功入選全國首批20個“數據要素x”典型案例,是全國工業制造領域僅有的兩個案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