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1日,日本近海發生里氏9.0級地震,引起日本核電站反應堆發生爆炸,全球各國都已在大氣中監測到此次爆炸的核污染物。
核電站管理方后續處理非常不力,反應堆核污染廢水發生泄漏至今,污染了當地及周邊的土壤、地下水和海域,已造成禽畜魚類體內輻射嚴重超標甚至部分死亡。更為嚴重的是,自4月4日晚間起,日本開始向太平洋排放1.15萬噸超標百倍的核污染廢水。而目前尚存數萬噸污染更嚴重的廢水有待處理,國際社會對日本的相關處理能力并不樂觀,日本是否還會采用同樣的低成本的廢水處理方式還需拭目以待。
核污染廢水對海產品的影響較之大氣核污染物對陸生動植物的影響更為直接嚴重得多。不僅嚴重影響排污口數十公里海域內的水生種群,還將通過洋流循環等影響全球水系。雖然這種作用將被逐步稀釋,但目前并不能預計這些核輻射廢水是否會造成海生動植物基因變異乃至污染整個食物鏈。
人體處于大劑量放射線照射的狀態下,可能引起惡心嘔吐、皮膚脫落、口腔潰瘍等不適,長此以往,嚴重的會引發白血病、甲狀腺癌等惡性疾病;食用含有放射性物質的海產品和其它食品還可能導致基因突變、遺傳毒性等情況的發生。
SGS提供專業的海產品中放射線和放射性同位素測試
測試項目包括:α,β放射性、γ放射性、226Ra、228Ra、Th、U、
239Pu、240Pu、131I、134Cs、 137Cs 等
測試儀器:采用先進的γ能譜儀
樣品的最低探測下限可達到0.1Bg/kg(視具體樣品情況)
針對此次日本核事故推薦測試:
131I(碘)、137Cs 134Cs(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