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视频欧美_超碰欧美_97久久久久久久久_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狐狸_在线免费小视频_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

現代資訊現代實驗室裝備網
全國服務熱線
400-100-9187、0731-84444840

盤點學術界那些知名的爭吵

   2025-07-04 知乎汪有2121
我選取了五場爭吵,也是我心中的科學史上五大撕逼,第一場伽利略迎戰天主教會,是首次科學與宗教的猛烈沖突。第二場牛頓對陣惠更斯,開啟光學史四百年爭論,并直接引發了量子力學的源頭。第三次還是牛頓出馬,對陣萊布尼茨,是科學史首次就優先權展開長達幾十年的爭吵。第四場伏爾泰對陣尼達姆,爭論生命起源,是唯一一次大型爭吵中,學術觀點錯誤的一方最終獲勝。第五場赫胥黎對陣牛津主教,是科學史上首次約架。

  開宗明義,考慮到問的是“學術界有哪些知名的爭吵”,故設定以下遴選標準:

  1. 學術:爭吵范圍限定在學術范圍內,對學術界產生了重大影響——所以布魯諾與教廷的沖突不計在內,因為布魯諾不是因為其支持日心說的科學觀點遇害。

  2. 知名:具備知名度,爭執雙方至少有一方具有廣泛知名度,爭執主題在學界產生重要的影響——霍布斯和沃利斯關于是否能尺規作圖化圓為方的爭執不計,胡克和惠更斯爭論誰發明了鐘表游絲彈簧不計,影響力不足。

  3. 爭吵:要有火爆性,要打起來,要撕逼,要有熱烈的場面。——愛因斯坦和波爾關于上帝是否擲骰子的爭論不計在內,賴爾和赫頓的地質學均變論和災變論之爭不計,沒吵起來。

  以下我選取了五場爭吵,也是我心中的科學史上五大撕逼,第一場伽利略迎戰天主教會,是首次科學與宗教的猛烈沖突。第二場牛頓對陣惠更斯,開啟光學史四百年爭論,并直接引發了量子力學的源頭。第三次還是牛頓出馬,對陣萊布尼茨,是科學史首次就優先權展開長達幾十年的爭吵。第四場伏爾泰對陣尼達姆,爭論生命起源,是唯一一次大型爭吵中,學術觀點錯誤的一方最終獲勝。第五場赫胥黎對陣牛津主教,是科學史上首次約架,從形式到內容都開啟了先河。

  這里牛頓出現兩場,沒錯,在我看來牛頓是最喜歡跟人吵架的科學大家,他幾乎把當時所有能吵的著名科學家都吵了個遍。只有哈雷——就是哈雷彗星那個哈雷——和他親密有加,我曾經百思不得其解,后來讀資料發現,哈雷的父親是個肥皂商人,不知道算不算一些線索。

  當然,題主問的是爭吵,如果改成爭論,我會把第四場剔除,把愛因斯坦和波爾的沒吵起來的論戰放進去,我想這應該會構成科學史上最重要的五場爭端。

  當然我還是選了五場爭吵,因為科學家們撕起逼來實在太兇猛了,大家都覺得科學史很枯燥,可我讀起來,有時候感覺自己是在看《小時代》。

  此外,我還會增加一篇中國區番外篇,康熙年間耶穌會士湯若望與清朝大臣楊光先圍繞中西方歷法的爭論。這場爭論在清初發動,最終奠定了西方歷法在中國的勝利,但卻付出了血的代價。

  1.

  “可它仍在運動”

  日心說與地心說之爭

  伽利略 vs 天主教會

  時間:十七世紀

  正方:伽利略 近代科學之父

  反方:烏爾班八世 天主教教皇

  過程:

  1632年,哥白尼學說正式被禁十六年后。伽利略時年六十八歲,這一年,他在佛羅倫薩寫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對話》。

  《對話》全稱為《關于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以三個人的對話形式討論了地心說和日心說。書中對話的三人分別代表日心說信奉者、地心說信奉者及中立者,在書中四天的討論中,用最全面的邏輯完整地支撐了日心說體系。

  彼時“異端之錘”羅貝托·貝拉名與當年的保羅五世均已經在十一年前去世,當年曾經賦詩贊頌伽利略的巴貝里尼紅衣主教如今高踞教皇的御座,稱烏爾班八世,一改此前的友善態度。教皇閱后震怒,宗教裁判所當即成立特別委員會三人小組對《對話》一書進行調查。當年九月,委員會兩周內連續舉辦五次會議并提交報告。教皇旋即要求伽利略立即趕來羅馬,接受裁判所審判,不得有任何延誤。

  如同當年對布魯諾的審判,他的審判由十名主教聯手執行。伽利略起初還想辯解自己只是把日心說作為一種科學假設進行探討,《對話》中對于兩大體系均有涉及且不偏不倚。然而這樣的辯解實在蒼白,事實上,全書明白無誤地表達了對日心說的傾向性,所有對地心說的維護都顯得淺薄可笑。僅舉一例,在書中為地心說辯解的人物名為辛普利奇奧(Simplicio),即使是不懂意大利語的我們都能發現辛普利齊奧的“辛普”明顯與“圖樣,圖森破”中“森破(simple)”諧音,這樣明白無誤的諷刺當然也難逃宗教法庭之眼,事實上,意大利語中的該詞源自詞根semplice,也正是“頭腦簡單”之意。

  兩個月后伽利略穿著懺悔者的白布長袍,匍匐在裁判所冰冷的地面。宣判書冗長而洋洋灑灑,長達十數頁,十位紅衣主教中有七位簽署了自己的名字。宗教裁判所將其判定終身監禁,按他們的設想,伽利略應當在地牢里度過自己的余生,并每周背誦《圣經·詩篇》中的悔罪詩。

  伽利略逐字開始誦讀裁判所為他擬好的棄絕宣言,發誓永遠擁護地心思想。相傳當他讀完宣言,垂頭看著膝下沉默的大地,喃喃低語:“可它仍在運動。”

  影響:

  意大利最后宗師的囚禁,伽利略至此在軟禁之中度過余生。伽利略各項作品均遭封禁,1982年教皇約翰·保羅二世啟動小組,通過十年對伽利略事件的重新調查,伽利略在逝世三個半世紀后終得平反。

  這是日心說與地心說首次重要沖突。日心說經此一役,后經開普勒、牛頓完善,成為科學界主流學說。

  2.

  “如果說我看的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光學波動說與粒子說之爭

  牛頓vs胡克&惠更斯

  時間:十七世紀下半葉至十八世紀初

  正方:牛頓 英國皇家科學院院長 英國皇家造幣局局長 劍橋大學盧卡斯教授 近代物理學之父

  反方:惠更斯 法國皇家科學院奠基人

  胡克 英國皇家科學院奠基人、實驗主任

  過程:

  牛頓、惠更斯、胡克同為十七世紀頂級光學大師,三人學術領域交叉之處,起于望遠鏡設計制作。

  伽利略當年轟動一時的透鏡望遠鏡采取透鏡折射原理,當光線穿過高倍透鏡之時,由于不同顏色光線折射角不同,通過鏡筒的白光會在成像邊緣形成彩色的光圈,成像質量也非常堪憂。

  要克服這一困難,只能采取長焦距曲率小一點的透鏡來減輕圖像扭曲,由此帶來的副作用是鏡筒被大大加長。光學大師惠更斯創造性地拋棄了鏡筒,設計“天空望遠鏡”,他直接把巨大的物鏡安在高塔之上,然后觀測者站在幾個街區外,手持目鏡對著物鏡進行觀測。

  牛頓早就通過三棱鏡分光實驗對折射現象了如指掌,他直接設計出反射望遠鏡,放棄透鏡的設計,而是使用凹面反光鏡來聚攏光線,由于任何顏色的光線入射角與反射角都精確相等,一舉消除了折射望遠鏡的成像光圈。

  在牛頓、惠更斯等光學專家放眼天空之時,胡克在光學領域則鉆研毫末,在伽利略此前粗糙的顯微鏡基礎上進行修改,制出第一批實用的顯微鏡。胡克曾指責牛頓剽竊了自己的反射式望遠鏡設計,稱自己早就做出過一版更好的。后來在牛頓與胡克的致函中,牛頓寫下“如果說我看的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由于胡克身材矮小,學界普遍認為此為對胡克的諷刺。

  惠更斯剛剛了解到牛頓的反射望遠鏡及光學論文。他表面加以贊譽,稱牛頓的論文“極具獨創性”,心里卻對牛頓的光學成果不夠滿意,他大力完善自己的光學構架。開始貫穿了整個光學發展史的,牛頓的“微粒說”與惠更斯和胡克的“波動說”爭論。牛頓從光的反射現象入手,認為光是由微小的粒子組成。惠更斯則認為光是一種波動,用以解釋光的折射現象。此后惠更斯出版《論光》,以波動理論推導出光的折射和反射定律,令波動說在這場爭論中搶占先機。

  惠更斯1678年出版《論光》,牛頓此刻無心參與爭論,一時選擇隱忍。期間出版《原理》一書,提出萬有引力。

  1703年,牛頓的夙敵胡克在落寞中走完了自己68年的人生旅途。牛頓更進一步,當選為新任英國皇家學會主席。此時的牛頓,靠著《原理》一書,奠定了科學界第一人的地位;皇家學會主席一職讓自己在科學界也舉足輕重,他迅速而高效地,開始了對昔日老對手的清算。

  首當其沖的是已經逝世的胡克,英國皇家學會中的胡克實驗室和圖書館被就地解散,胡克留下的實驗器材或被分散或遭銷毀。甚至,在1710年皇家學會會址搬遷時,唯一的一副畫像在搬遷中遺失,至今無人知曉胡克的真實面貌。

  胡克逝世的第二年,牛頓重啟光學的波動說與微粒說之爭,于當年出版巨著《光學》,這本著作匯聚了牛頓在劍橋三十年研究的心力,從粒子的角度,闡明了反射、折射、透鏡成像、眼睛作用模式、光譜等方方面面的內容,他更從波動說中汲取養分,將波動說中的震動、周期等理論引入粒子論,全面完善補足了粒子學說。緊接著他將波動說無法解釋的問題一一提出,并對惠更斯當年的《光論》加以駁斥。當時惠更斯已在九年前病逝于荷蘭海牙。波動說連失胡克與惠更斯兩大支柱,牛頓以一己之力,扭轉了光學兩大理論交鋒局勢,此后的一個世紀,微粒說一直牢牢占據著光學研究的主流。

  影響:

  牛頓以一人之力扭轉微粒說劣勢,壓制波動說長達百年,至于波動說的反撲,則要等到英國物理學家托馬斯·楊的帶領方才卷土重來。這場爭論后來持續了數個世紀,直到1905年,愛因斯坦以光電效應的光量子現象為基礎,提出光的波粒二象性,才算為這場馬拉松式的辯論畫上終止符。

  3.

  “以前懸而未決的問題現在同樣無解。”

  微積分發明權之爭

  牛頓vs萊布尼茨

  時間:十七世紀末-十八世紀初

  正方:牛頓

  反方:萊布尼茨 柏林科學院院長

  1666年,后來被稱作科學史上的奇跡年,這一年,鼠疫爆發,牛頓避禍于鄉下伍爾索普莊園。這一年,牛頓遇到了自己的蘋果。牛頓把地球對蘋果的引力和對月球的引力聯系到一處,在計算月球軌道涉及到的繁瑣的向心力計算時,為了方便計算,他發明了微積分。這一年牛頓24歲。

  而九年之后的1675年,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師從于法國皇家科學院核心惠更斯,經歷數年研究,獨立發明了微積分。與牛頓從天體力學入手創立微積分的角度不同,萊布尼茨以數學家的身份,從幾何學的切線面積問題發散,提出了同樣的數學理論,二者殊途同歸。

  在進行微積分研究之時,萊布尼茨已經與牛頓有所交集。1675年萊布尼茨得到來自英國方面的最新無窮級數研究目錄,便涉及到一些牛頓的研究。一年后,萊布尼茨在英國皇家學會秘書引薦下,與牛頓進行了短暫的通信。

  其中兩封最重要的牛頓回函如今被稱作“前函”與“后函”,其中約略提及了牛頓的數學研究,他特別提到自己多年前便在微積分的初級版本無窮級數方面得到了突破。但牛頓小心翼翼地在信件中用一串密碼加密了微積分的核心內容。

  在“后函”中,牛頓已經懷疑自己的微積分理論存在被萊布尼茨剽竊的可能,對萊布尼茨信件中提到的與自己體系有異但內核一致的微積分體系,他不算客氣地評價道:“以前懸而未決的問題現在同樣無解。”

  萊布尼茨晚于牛頓十年發明微積分,兩人都沒有急于公布自己的成果,直到八年后,也正是牛頓進行撰寫《原理》工作之時,1684年10月,萊比錫大學學術刊物《學術論文集》刊登了萊布尼茨署名的論文,在這一篇論文里,萊布尼茨率先發表了微分研究,聲稱自己發明了這一嶄新的數學工具。

  這是數學史上公認的最早發表的微積分文獻。兩年后萊布尼茨發表積分學論文,兩篇論文攜手確立了微積分體系,并采用了先進現代的微積分符號,一直沿用至今。

  兩篇論文均沒有提到牛頓的名字。

  這是巨人間對微積分優先權爭奪的開始,當時的牛頓引而不發,一年半后牛頓完成巨著《原理》,在其中的第二冊中增加一段敘述,提到了十年前與萊布尼茨的“前函”與“后函”中的密碼表述,陳明自己才是微積分的最早發明人。

  真正的對決又拖了十余年,牛頓料理了與胡克的恩怨后,終于騰出手來。在牛頓的影響下,一個特別委員會在英國皇家學會中被組織起來,專門負責處理微積分的優先權之爭。牛頓表示,委員會成員學識廣博,來自幾個不同國家,學術精熟,一定可以給出公正客觀的解答。

  一份詳實的報告被很快被委員會匿名出具,宣布牛頓對微積分具有優先權。這份報告很快被寄送到全歐洲的各個學術中心,期間牛頓一直撇清自己和委員會的瓜葛,并表示自己“遠遠回避”,“唯恐被人覺得我為自己的案件作證”,事實上在后來整理牛頓的手稿之時,發現牛頓正是那份報告初稿的撰寫人。而兩個世紀后在學會整理檔案之時,發現了當時被有意隱瞞的委員會名單,發現委員會幾乎完全由牛頓的門人摯友構成,其中我們最熟悉的一位便是牛頓的好友埃蒙德·哈雷。

  萊布尼茨自然無法忍氣吞聲,他與學生伯努利一道,以匿名傳單的形式通報全歐,攻擊牛頓過分追名逐利。只是雙方的話語權并不對等,萊布尼茨如同可笑的堂吉訶德,面對英國皇家學會隆隆旋轉的風車,無疑勢單力孤。

  1716年,70歲的萊布尼茨在痛風和膽結石引起的絞痛中長逝。

  影響:

  來自牛頓的打壓并未湮沒萊布尼茨的功績,今天人們公正地將牛頓與萊布尼茨同時視為微積分的獨立發現者,萊布尼茨微積分系統的符號體系簡潔優雅,被全世界沿用。同時的英國數學家則因為沉醉于民族榮光,在之后一直固執地使用牛頓繁瑣的記法,令英國的數學水平在此后的一個世紀都落后于歐洲。

  此前的學術爭論往往在于不同學術觀點之間的針鋒相對,而牛頓與萊布尼茨進行的卻是學術優先權之爭。科學家們第一次嚴肅對待起優先權問題,正是自牛頓與萊布尼茨而始。后來的學者們從他們的經歷中汲取教訓,從而完善了科學論文發表制度,學界關于優先權的爭論日漸減少。

  4.

  “你在那些無聊之極的地方,證明了牛頓足不出戶就能證明的東西。”

  生命起源漸成論與預成論之爭

  伏爾泰&斯帕蘭札尼vs莫佩爾蒂&尼達姆

  時間:18世紀

  正方:伏爾泰 “歐洲的良心”,啟蒙運動旗手,百科全書派領軍人物,亂入的科學界票友

  斯帕蘭札尼 意大利生物學家

  反方:莫佩爾蒂 柏林科學院院長

  尼達姆 英國生物學家

  1750年,啟蒙學者伏爾泰應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的邀請東去柏林,出仕普魯士宮廷。很快,他開始與柏林科學院院長莫佩爾蒂針鋒相對。

  莫佩爾第是法國科學家,1736年莫佩爾蒂帶領科考隊前往北歐。他們在啟程一年零三個月后返回巴黎,通過子午線測量,證明地球是扁球體,符合牛頓模型的預測。莫佩爾第以此成名,1746年正式成為柏林科學院院長,與從德國彼得堡科學院挖角而來的數學家歐拉,聯手撐起柏林科學院。

  莫佩爾蒂當時與正與同門師弟數學家凱尼格(Samuel K?nig)發生一段過節。凱尼格在一篇論文里,對莫佩爾蒂的成名作,最小作用量原理提出了質疑。莫佩爾第仿效四十年前牛頓打擊萊布尼茨的手腕,以專家評審會的方式對凱尼格進行打壓,逼迫后者辭職。“歐洲的良心”伏爾泰隨即為凱尼格出頭,開展了針對莫佩爾蒂猛烈的抨擊。

  伏爾泰本算是莫佩爾蒂的故人,本次反目,當然不僅是因為伏爾泰的正義感驅使。此前伏爾泰和有有夫之婦愛米莉結成了情人關系,而愛米莉因工作與莫佩爾蒂接觸后,對莫佩爾蒂萌生好感。現如今私怨之上,又添公仇。

  伏爾泰的手段不算高明,莫佩爾蒂在此前的研究中提出過許多奇思妙想,包括炸開金字塔探索其中奧秘,向地心打孔向地層深處一探究竟,聚集一堆面粉看看上面是否會自然長出鰻魚等等。伏爾泰以充滿諷刺的語氣狠狠地嘲弄著院長這些奇怪的想法,在伏爾泰的筆下,就連莫佩爾蒂引以為豪的北歐子午線測量之旅,也變成了“你在那些無聊之極的地方,證明了牛頓足不出戶就能證明的東西。”

  莫佩爾蒂在伏爾泰的包裝下成為歐洲學界的笑柄,在疾病與伏爾泰的雙重打擊下,莫佩爾蒂的身體迅速衰朽下去,1759年夏天,莫佩爾蒂病逝,柏林科學院院長至此隕落。

  伏爾泰的火氣還沒有完全消散,在伏爾泰諷刺莫佩爾第“用面粉生產鰻魚”的可笑之時,另一位生物學家尼達姆被伏爾泰順手一擊,無端中槍。

  英國人約翰.尼達姆比伏爾泰年輕十五歲,在微生物研究領域頗有所長,“以面粉生產鰻魚”一說事實上出自尼達姆的首創。

  科學界票友伏爾泰無意之間就此亂入了當時生物領域“漸成論”與“預成論”兩大陣營的對戰,在十八世紀,在哲學領域最重要的一個問題:“你從哪里來”的發問引爆了生物學領域“漸成論”與“預成論”兩大派系的爭執。——生命從何而來?是自然界的自然孕育還是真如《圣經》所言出自造物主的創造?

  “預成論”認為,從上帝造物的一剎那起,便已經創造了全部當時以及未來在地球上出現的生物。每一個器官都預先成型,只是極其微小,在后來的發育中按比例放大而成熟。人的生殖細胞中各個胚胎層層嵌套,每一個胚胎發育成人之后,又在生育年齡激活肚子里的下一級胚胎成為子輩。換而言之,如果有人找到在伊甸園里首次偷食禁果的亞當令夏娃受孕的第一顆精細胞,用顯微鏡去觀察,他可以看到層層包含之下的全部人類未來的模樣。這樣的觀點在我們今日看來荒謬之至,在當時卻風靡一時。

  “漸成論”則又稱“自然發生論”(abiogenesis),源頭可上溯到古希臘時代。尼羅河流域的埃及居民發現尼羅河泛濫之后,潮濕的土地上遍布蹦跳的青蛙,便認為濕潤的土壤自然可以長出青蛙;而歐洲的農夫發現將糧食儲存進糧倉后會滋生鼠患,便以為潮濕的糧食自然可以變成老鼠。到了莫佩爾第與尼達姆這一代,人們知道大型動物不會自然產生,但相信微生物可以無中生有。

  尼達姆直接以實驗方式進行論證。他把煮沸殺菌的羊肉汁放入消過毒的玻璃燒瓶,用軟木塞塞住密封,結果數日后羊肉湯中蠕動著大量微生物。他又觀測潮濕腐敗的麥子,發現同樣可以繁殖生命。他把這些生物描述為細小的鰻魚,也正是這一點引來了伏爾泰的攻擊。這些結果直接宣告了生命似可從非生命物質中誕生,經過布豐在《自然史》中的引用,“漸成說”先勝一籌。

  伏爾泰作為“預成說”的信徒,生物學造詣平平,只能通過抹黑尼達姆的名聲來達成目的,他先是在作品中把后者歪曲成用羊肉汁和腐爛小麥生產“鰻魚”的可怕怪人,又說尼達姆是同性戀者,并誣指尼達姆是愛爾蘭人,又信仰耶穌會——在當時的法國,無論是愛爾蘭人還是耶穌會會士還是同性戀都不受歡迎。

  尼達姆則不落下風,列舉伏爾泰的風流韻事諷刺,還說伏爾泰和他外甥女有著曖昧關系,連伏爾泰牙齒脫落,羅圈腿的生理缺陷也被提上臺面。

  最后這場鬧劇以伏爾泰更勝一籌的手段告終,尼達姆因信仰耶穌會和欺詐雙重罪名被一度投入監獄,他的著作也登上了天主教的禁書名錄。伏爾泰領導預成論扳回局面。

  科學議題的爭端終歸要回歸科學領域,在尼達姆實驗二十年后,生物學家拉扎羅.斯帕蘭札尼(Lazzaro Spallanzani)以科學實驗解決了這一爭端。

  斯帕蘭札尼與尼達姆同為神職人員出身,他的研究方法建基于大量的實驗與事實之上,精密、殘忍而冷漠。為了研究動物的可再生功能,他切掉生物身上他能想到的每一個器官,看看會不會長出新的。為了進行實驗,僅僅是蝸牛他就切了七百只。隨后他列出了長長的動物可再生器官的清單,從水螅的觸角到蠑螈的頜。

  1765年,斯帕蘭札尼重復了尼達姆的實驗。他發現,尼達姆實驗中最大的漏洞在于消毒不夠徹底,只要將肉湯及器皿煮沸超過45分鐘徹底消毒,再把尼達姆不靠譜的軟木塞改為用融化的玻璃封鎖瓶口,則瓶中再也不會有所謂“鰻魚”出現,證明那些微生物根本不可能從無到有。

  預成論就此翻盤成功,伏爾泰向斯帕蘭札尼專程發函以為祝賀。他們更加堅信,人類現在所處的世界與上帝創造之時全然相同。當時,科學家已經在阿爾卑斯山上發現了海洋生物化石,而伏爾泰看來,那不過是過路的旅人吃剩的魚骨。預成論再下一城,神創論宣告獲勝。

  1778年伏爾泰病逝,被匆匆葬在巴黎郊野。十三年后,法國大革命已經如火如荼,在革命家的支持下,他的遺體經歷了盛大的送行和莊嚴的儀式后,安息在新近竣工的巴黎先賢祠。論戰另一方的尼達姆,則晚于伏爾泰三年善終在布魯塞爾,享年六十八歲,辭世前得到了足夠的敬意,以英國和比利時的貴族爵位身份入殮。

  影響:

  這一場爭論復雜微妙,預成論者使用正確的實驗現象支持了錯誤的神創觀點,尼達姆們支持學說無誤卻選錯了實驗。這是宗教神學對科學的又一次漂亮壓制,生物學發展的步伐就此大大拖緩。漸成論則要等到進化論、胚胎學甚至DNA理論提出之后,才會重歸應有的歷史地位。

  1953年,芝加哥大學的研究生斯坦利.米勒在長頸瓶里在導師斯坦利.尤里的指導下進行了實驗,里面裝著水、甲烷、氦氣和硫化氫,模擬著遠古時代的海洋和大氣,還放了電火花來模擬遠古閃電。幾周后瓶里的湯汁中檢測出了種類繁多的有機化合物,其中就包括生命必須的氨基酸。這個實驗以米勒-尤里實驗之名被寫進教科書,顯示了基礎的生物粒子可以經過簡單的物理過程產生,生命與非生命的界限在此顯得尤為模糊。斯坦利.尤里這位早在1934年已經因為發現氫的同位素氘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早已見慣了大場面的學者依然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認為這一定是“上帝的杰作”。

  此時距離莫佩爾蒂與伏爾泰的爭端開始,已經整整過去三個世紀。

  5.

  “跟猴子交媾的,是您的祖父一方,還是祖母一方?”

  科學史第一約架:進化論牛津論劍

  赫胥黎 vs 威爾伯福斯

  時間:19世紀

  正方:赫胥黎 進化論支持者 “達爾文的斗犬”

  反方:威爾伯福斯 牛津主教 “善辯的薩姆”

  番外篇

  “寧可使中夏無好歷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

  中西方歷法之爭:康熙歷獄

  湯若望 vs 楊光先

  時間:17世紀

  正方:湯若望 耶穌會傳教士、北京天文臺長、正一品光祿大夫

  反方:楊光先 清初學者、穆斯林、欽天監監正

  順治一朝,在傳教士湯若望的努力下,認可了在《崇禎歷書》基礎上編訂的《西洋新法歷書》,制《時憲歷》以為準繩,西方的天文學基因被注入到東方歷法之中,丹麥天文學家第谷的天體系統在清帝國得到了全面采用。湯若望以欽天監監正之身份,在北京建國門附近的觀象臺承擔起天文臺臺長的責任。湯若望以精湛的科學素養獲得了順治皇帝的信任,歷次加封,官至光祿大夫正一品。

  然而湯若望的榮耀隨著順治皇帝在1661年的過世而迅速褪去,康熙皇帝八歲登極,中西歷法之爭塵埃再起。康熙四年,1665年,輔政大臣鰲拜不滿外邦人參政,授意新安衛官生楊光先上《請誅邪教書》批駁西方歷法,斥湯若望所謂“西法十謬”。楊光先本是回族,信奉伊斯蘭教,對湯若望的天主教理念抵觸已久。在鰲拜的支持下,湯若望被羅致三大罪狀,最嚴重的一條是莫須有的陰謀造反。更稱“寧可使中夏無好歷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

  湯若望拖著古稀之年的病體,桎梏加身,跪地受審。其時他已罹患中風,不能言語,更無從抗辯。次年清廷結案,湯若望被判處凌遲,他的助手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和其他耶穌會士也被投入囹圄,提審經月不休。在黑暗的牢獄里,他們終日向天主祈禱,相互勉勵。

  宣判后北京旋即發生地震,又有彗星出現,合都惶恐。清廷官員以為天象示警,殺戮不吉。孝莊太皇太后特旨傳諭“湯若望向為先帝所信任,禮待極隆,爾等置之死地,毋寧太過。”湯若望幸運地得以身免,然而其他五位受到牽連的欽天監漢人同事均問斬,徐光啟在崇禎一朝悉心培養的一批中國天文數學人才,至此凋零殆盡。這一段帙卷中被血液黏結起來的歷法之爭,后來被史家稱作“康熙歷獄”。

  湯若望并沒有支撐太久,他在一年后的1666蒙主寵詔,榮歸主懷。楊光先入欽天監,盡廢西方歷法,他所信奉的源自伊斯蘭文化的《回回歷》成為了清朝修歷的基礎。然而科學的真偽判定并不會以政治斗爭的結果作為準繩,楊光先執掌下的欽天監工作很快陷入混亂,一年中出現了兩個春分,不該置閏的卻加多了閏月。湯若望的助手南懷仁操著并不流利的漢語,在康熙皇帝的御前辯論中痛陳楊光先的失誤,并在其后的日影測算中取得完勝。西法得以恢復,南懷仁成為新一代欽天監監正,深得康熙皇帝重用。作為康熙皇帝的啟蒙老師,他發揮科學、工程、兵器鑄造方面的天賦,后來官至工部侍郎,正二品。

  湯若望作古三年后得康熙一朝平反,康熙皇帝在他的祭文里,以 “遽爾長逝,朕用悼焉”的感慨,抒發了對他的緬懷。至于一手發動康熙歷獄的楊光先,在南懷仁的反訴下,以誣告致死的罪狀下獄,本應反坐死刑,因其年事已高得免死罪,遣送原籍,去世在回鄉的旅途。他與湯若望這對政治上的死敵,離開也不過是腳前腳后。

  影響:

  南懷仁供職欽天監后,開始對觀象臺加以改造,他參照第谷的設計,吸取中國古樸的造型藝術,歷經四年鑄造六件銅質天文儀器,用于測定天體的黃經赤緯、地平象限以及天象推演。觀象臺的改造正趕上英法兩國的天文臺軍備競賽,它晚于巴黎天文臺一年,早于格林威治天文臺兩年。

  不過,中西天文觀測硬件上的差距依然不可以道里計,北京采用的依然是第谷的肉眼觀測儀器,西方天文儀器在第谷之后又經歷了七十年間伽利略、開普勒、惠更斯、卡西尼、牛頓歷任光學大師的推動,已經遠非南懷仁離開歐洲時的知識儲備可以比擬,牛頓反射式望遠鏡的精度更已經遠遠將第谷的簡陋設備甩在后面。東方天文學界在崇禎一朝實現的短暫的對西方文明的追趕持平終成歷史,反應遲緩的清帝國的沉重步履,已經再難跟上西方世界的節奏。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 免费看国产片在线观看 | 日韩av手机版 | 欧美精品在线一区 | av黄色网页| 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天天插天天狠 | 国模爱爱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 | 亚洲国产高清美女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av亚洲精品一部二部 | 一级毛片免费完整视频 | 中文字幕在线看 | 午夜免费视频 | 免费a级毛片在线观看 | 蜜桃传媒一区二区 | 色精品 | 日本一区二区视频 |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 另类视频在线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一级一级国产 | a∨色狠狠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人成网亚洲欧洲无码 | 日韩色区| 中文字幕高清在线 | 日韩手机在线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拍真实国产伦偷精品 | 黄色直接看 | 欧美 日韩 中文 | 欧美专区在线 | 激情国产 | 精品影院 | 国产精品亚洲自拍 | 亚洲激情综合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 曰本人一级毛片免费完整视频 | 成人区精品一区二区毛片不卡 | 一级毛片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