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人才研修院智匯中心內掌聲雷動。深圳市副市長王立新、深圳灣實驗室主任詹啟敏、實驗室特別顧問林建華、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吳云東、學術委員會主任張明杰及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共同見證了這激動人心的一刻:深圳灣實驗室學術委員會正式成立。

深圳市副市長王立新、深圳灣實驗室主任詹啟敏、深圳灣實驗室特別顧問林建華向與會委員頒發了聘書。

學術委員會顧名思義,將對實驗室學術方向、平臺設置、學術體制機制和實施措施,以及實驗室所屬各學術機構和團隊的發展狀況、實驗室研究員的學術水平提供咨詢和評價意見。
他們由國內外頂尖科學技術專家組成,陣容堪稱豪華頂配:包括了9位中國科學院院士、1位中國工程院院士、2位美國科學院院士、1位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和1位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
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學教授張明杰被聘為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
芝加哥大學John T. Wilson Distinguished Service 教授、北京大學兼職教授何川,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李蓬和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教授吳虹受聘為副主任委員。

世界級的一流灣區,需要怎樣的科研支持?這是在大灣區設立之初就始終縈繞在眾人心頭的一個問題。
如今,從啟動建設到成立學術委員會僅僅用了7個月的深圳灣實驗室,正在與它身后眾多頂級智囊團共同探索這個問題的答案。

▎深圳灣實驗室
深圳灣實驗室(生命信息與生物醫藥廣東省實驗室)是廣東省委、省政府以培育創建國家實驗室、打造國家實驗室“預備隊”為目標主導啟動的第二批廣東省實驗室之一。實驗室由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和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共同舉辦,協同深圳市以及香港和澳門相關領域具有研究基礎和應用優勢的單位合作共建。
實驗室立足中國最具創新力的城市深圳,吸納全國乃至全球的頂尖人才,圍繞生命信息,醫學工程和創新藥物研究三個方面,開展生物醫學領域前沿研究,解決人口與健康領域的重大科學問題。實驗室將面向國際前沿,站在國家高度,對接國家健康需求,緊密圍繞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目標,圍繞向國家實驗室邁進的目標,按照國際一流的高標準建設實驗室。
▎使命
在生物醫學前沿和應用領域,建設公共平臺、聚集優秀人才、開展高水平學術研究,支撐深圳市、廣東省和粵港澳大灣區的生物醫藥產業與臨床醫學的發展。
▎理念
堅持“立足深圳、問題導向、匯聚人才、支撐發展”的發展理念,建設中國華南地區生命科學和生物醫藥領域的學術研究中心,力爭成為生命科學和生物醫藥領域的國家實驗室。
▎研究方向
整合國內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的生命健康科學研究優勢資源,以全方位、全周期生命健康保障為主線,以腫瘤、代謝與心血管、神經退行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預防和干預為重點,開展生命信息、創新藥物、醫學工程等方向的研究。
目前,實驗室啟動了高端科研平臺建設,初步組建了系統生物學研究所、百瑞創新中心、坪山生物醫藥研發轉化中心等多個直屬研究機構。

放眼全球,與大灣區同為全球四大灣區之一的舊金山灣區,就是一個非常有顯示度的生命科學的集聚地。生命健康與人類需求息息相關,不僅是當下國家的一個重要發展戰略,更是全球性的一個公共衛生難題,正在成為產業發展的新增長點。
而深圳灣實驗室,正是擔負著這樣建設科學人才高地以及加快生命科學領域研究的責任和義務。
它背靠大灣區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將圍繞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目標,形成開放共享的科研高地,引領國家生物醫藥研究制高點,服務產業發展。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深圳灣實驗室的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也將在它的科研支持下,建成一個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科技創新各個領域都非常先進、且具有高度影響力的城市群,足以媲美世界上任何一個一流灣區,并形成鮮明的特色和優勢。
未來的5年內,通過引進與培養,深圳灣實驗室將建設150個研究團隊,預計人員總規模達2000人,包括中外院士15-2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