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成都“找礦挖寶”對接活動挖掘成果2600余項

近日,多家企業院校簽署校院企地合作協議
近日,四川大學望江校區門口,數十位來自能源電力領域的高校院士專家、科技企業代表在此集聚。他們將前往新津區的一家企業,實地了解企業發展需求,謀求科技成果轉化、產學研融合發展的機遇,并參加四川碳中和院士專家暢享會暨科技成果對接會。“從實驗室到生產一線,可以了解企業發展中遇到的技術難點和需求,從而使我們的創新成果更加貼合市場應用,加速轉化落地。”一位來自電子科技大學從事能源電池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如是說。
產學研融合發展
助推企業高校實現雙贏
鈦酸鋰電池、氫燃料電池聯合實驗室、智慧電網云平臺聯合實驗室、氫能儲運裝備聯合實驗室……會上,四川大學與格力鈦、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與四川眾信通用電力、西華大學與中材成都分別簽署了校院企地合作協議,并正式揭牌組建聯合實驗室,圍繞智慧電網、鈦酸鋰電池、氫燃料電池、氫能儲運裝備等方面展開科技攻關,將研究和應用瞄準了前沿產業。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軟件工程學院與四川眾信通用電力有限公司攜手成立智慧電網云平臺聯合實驗室,共同研發滿足用電終端用戶的泛在電力物聯網,以推動傳統產業在電力能源數字化的轉型發展,助推企業和高校實現雙贏。“四川眾信通用電力有限公司憑借電力制造的傳統優勢,已研發出符合廣大民營企業的電力系統數字化管理平臺,隨著信息技術、通信技術和大數據的不斷發展,客戶需求在不斷提升,眾信通用電力云平臺的業務功能在不斷延展的同時,需建設更廣泛、更可靠、更快速的管理平臺。”四川眾信通用電力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霞表示。
“此次與四川大學開展合作建立鈦酸鋰電池、氫燃料電池聯合實驗室,將助力企業解決規模化生產問題,最終實現年產5000噸電池級偏鈦酸和500噸鈦酸鋰的目標,為未來鈦酸鋰材料的大規模產業化和市場推廣提供有力支撐。”成都格力鈦新能源有限公司副總裁董鋒告訴記者。
“聯合組建氫能儲運裝備聯合實驗室,目標就是要構建‘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產業應用、技術服務、人才培養’五大能力,建成一個集氫能材料開發、氫儲運技術研究、成果應用轉化、技術咨詢服務、測試檢測配套為一體的新型科技先導型經濟實體。”西華大學氫能汽車學院院長何太碧表示。
成都已與20家高校
簽署市校戰略合作協議
近年來,成都一直將科技成果轉化作為科技創新工作的“一號工程”,不斷探索科技成果轉化有力有效的模式與路徑。成都深化校地協同合作,便是一條有效且清晰的科技成果轉化路徑。
數據顯示,成都市近年來先后與清華大學、上海交大、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20家高校簽署市校戰略合作協議,圍繞共建創新平臺、共促成果轉化、共培創新人才等方面開展全面務實合作。此外,2023年,成都開展“校企雙進·找礦挖寶”活動230余場,組織3000余家企業走進80余家高校院所,對接挖掘成果2600余項,支持252家科技企業購買轉化高校院所成果329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