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研究發現BDQ由于與鉀離子通道蛋白hERG相互作用導致患者心臟發生心律失常的風險增加,而且對人源ATP合成酶也存在潛在的交叉抑制活性。因此,揭示結核分枝桿菌ATP合成酶的工作機制和BDQ的作用機理及其抑制人源ATP合成酶活性的分子機制,對于開發新型結核分枝桿菌ATP合成酶抑制劑具有重要意義。
近日,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貢紅日教授、饒子和院士聯合廣州國家實驗室劉鳳江副研究員、上??萍即髮W免疫化學研究所高巖副研究員在《Nature》發表題為“Inhibition of M. tuberculosis and human ATP synthase by BDQ and TBAJ-587”的研究論文,闡釋了貝達喹啉(Bedaquiline, BDQ)及其衍生物TBAJ-587抑制結核分枝桿菌ATP合成酶的分子機理,同時揭示了它們與人源ATP合成酶間的交叉反應機制,對于開發新一代高選擇性的抗結核藥物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研究團隊首先利用“基因敲入-基因敲除-基因過表達”策略結合親和層析及凝膠過濾層析蛋白純化方法最終借助恥垢分枝桿菌獲得了均一穩定有活性的結核分枝桿菌ATP合成酶蛋白樣品。隨后研究團隊摸索優化冷凍樣品制備條件,借助單顆粒冷凍電鏡技術成功解析了BDQ結合狀態下的結核分枝桿菌ATP合成酶的高分辨率冷凍電鏡結構(如圖1所示)。研究發現,BDQ主要通過喹啉基團(A基團)和二甲氨基基團(D基團)與結核分枝桿菌ATP合成酶強烈地相互作用并結合到跨膜區域的多個位點,阻止了ATP合成酶跨膜區域c環的旋轉,從而阻斷了質子的運輸,最終阻止了ATP的合成,達到“餓死”結核分枝桿菌的目的。

圖1 結核分枝桿菌ATP合成酶結合BDQ的冷凍電鏡結構
BDQ衍生物中最具代表性的是TBAJ-587和TBAJ-876,目前候選藥物均已進入臨床實驗。研究團隊解析了TBAJ-587結合狀態下的結核分枝桿菌ATP合成酶高分辨率冷凍電鏡結構(如圖2所示)。結構顯示,TBAJ-587與結核分枝桿菌ATP合成酶的結合模式和BDQ的結合模式相同。而且,TBAJ-587與BDQ都是主要通過A基團和D基團與結核分枝桿菌ATP合成酶發生相互作用。

圖2 結核分枝桿菌ATP合成酶結合TBAJ-587的冷凍電鏡結構
最后,研究人員分析發現BDQ和TBAJ-587均對人源ATP合成酶存在交叉反應。隨后研究人員成功地解析了人源ATP合成酶結合BDQ的冷凍電鏡結構(如圖3所示)。分析發現,基于BDQ中B基團和C基團再設計產生的TBAJ-587只是降低了與hERG蛋白相互作用引發心臟發生心律失常的風險,A基團再設計優化才有可能降低與人源ATP合成酶的相互作用,進而規避臨床治療中帶來的潛在健康風險。

圖3人源ATP合成酶結合BDQ的冷凍電鏡結構
值得一提是,《Nature》期刊同時邀請了生物能學戈登會議原主席 Gregory Cook 教授及其同事在News & Views專欄為本研究撰寫題為“Enzyme blueprints will aid tuberculosis drug design”的亮點評述。
南開大學博士研究生張玉瑩、賴越崢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貢紅日教授、饒子和院士,廣州國家實驗室劉鳳江副研究員,上??萍即髮W免疫化學研究所高巖副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
以上工作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青年科學家項目、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青年人才托舉工程等項目的資助。廣州國家實驗室彭偉研究員和郭宇研究員為本工作提供了關鍵支持。廣州國家實驗室影像成像子平臺和上??萍即髮W生物電鏡平臺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