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行業力量攻克首個國產自主知識產權“人工心肺機”,研發國內首款超聲模擬芯片……國家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下稱“國創中心”)自2020年成立以來,在攻克“卡脖子”領域可謂“碩果累累”。
作為醫療器械領域唯一一家國家級制造業創新平臺,國創中心在運營上有哪些特色?如何讓一個個創新成果走出實驗室,走上生產線?日前,證券時報記者走進國創中心尋找答案。
從實驗室到生產線
走進位于深圳龍華的國創中心實驗室,記者看到,身著實驗服、佩戴防護手套的研究人員穿梭于儀器之間,整潔明亮的空間內,偶爾聽見設備發出低沉的聲響。
過去幾年,從國創中心實驗室里誕生的成果,是一項項填補國內空白的新技術、多款進入臨床試驗的新型醫療器械,以及面向諸多企業提供的技術解決方案。
以生物材料與植介入器械平臺實驗室為例,該平臺瞄準相關領域的前沿與共性技術攻關,實驗室擁有材料檢測、分析、測試、評估等各類儀器設備,可進行醫用材料及相關技術和產品研發,還可以對外提供技術咨詢、分析檢測評估等方面服務。
過去幾年,該實驗室在生物醫用鈦合金、生物降解材料等材料與工藝領域取得了不少成果,被用于心腦血管植介入器械、骨科植入材料、重癥急救設備等領域。該實驗室還和安吉爾成立聯合實驗室,致力于高性能抗菌材料的開發。
“圍繞醫療器械產業的痛點,我們從前端的技術攻關,到概念驗證,再到中試放大,以及產品的首次商業化,都有布局。”國創中心副總經理萬麗雯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
高端醫療器械行業是一個涉及多學科交叉、細分領域多、研發周期長的行業,對于企業而言,特別需要協同研發,達到整合資源、縮短創新周期、集約化發展的多重目的。
2020年,國創中心由邁瑞醫療、聯影醫療等行業龍頭,以及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院、先健科技、哈爾濱工業大學等5家單位聯合發起,基于產業發展的痛點,打造“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平臺+檢驗測試平臺+中試平臺+工程轉化及生產制造平臺+設備共享平臺”全方位平臺。
在關鍵醫療共性技術研發上,國創中心牽頭聯合漢諾等單位研制的首個國產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ECMO設備和耗材套包,一舉填補了國內長期空白;牽頭聯合邁瑞醫療等單位完成高頻呼吸機及呼吸機用音圈電機、微型比例閥、渦輪風機等關鍵零部件的攻關,成功打破國際產品壟斷及“卡脖子”的局面,實現國產替代。在國創中心帶動下,國內一批龍頭醫療器械企業加快創新技術布局。
“從首臺原理樣機的誕生,到第一百臺工程樣機的制造,再到注冊獲證、走向市場,我們能在產品生命周期的每個階段為企業賦能。”萬麗雯表示。國創中心旗下有CRO(合同研究組織)綜合服務、CDMO(合同開發與生產組織)定制生產、資本運作、育成孵化、品牌運營五大板塊,國創中心對應建立起五大子公司,如國創金福可服務于企業注冊報證,國創匯康可幫助企業做定制加工和中試放大,國創育成定位孵化器,面向全球范圍內開展高端醫療器械科技成果投資孵化、產業落地及產業加速等工作,私募基金國創致遠則聚焦高性能醫療器械及上下游產業開展投資。
“孵化+投資”培育產業生態
2021年春,畢業于劍橋大學的生物光學博士赫家燁,通過全球人才引進計劃,正式加入國創中心。赫家燁專注于三維病理成像系統的研發,加入國創中心后,中心為其迅速搭建了團隊、配套實驗室設備、提供科研項目支持以及投融資輔導,三維光片顯微鏡儀器研發正式啟動。
在國創中心的支持孵化下,2022年10月,赫家燁團隊成立了深圳明準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明準醫療”),成為一家以前沿光學顯微成像技術的首次臨床應用為核心使命的創新型醫療器械公司。
2023年12月,明準醫療產品完成數百例人體樣本驗證,明準醫療研發的無損三維病理成像技術系統,是國際首臺臨床級非切片三維病理成像系統,具有國際領先的百納米等向性光學分辨率。
2023年5月,由比鄰星創投領投,明準醫療完成了天使輪融資,融資金額逾千萬元。2025年2月,明準醫療完成了Pre-A輪融資,啟動三維光片病理儀器注冊。
明準醫療的孵化過程,只是國創中心構建全鏈條創新生態的一個縮影。國創中心和深圳市醫療器械行業協會等單位聯合發起的國創育成醫療器械發展(深圳)有限公司(下稱“國創育成”),發揮產業資源集聚優勢,面向全球范圍內開展高端醫療器械科技成果投資孵化、產業落地及產業加速等工作,是高端醫療器械產業鏈跨界協同創新載體。
據悉,國創育成孵化平臺致力于打造醫療器械領域的企業服務加速平臺,目前已與新加坡醫創中心、德國醫谷、以色列Trendlines等機構建立合作,運營7萬平方米的產業孵化及加速空間,搭建“科研-轉化-臨床-產業”的醫療器械全鏈條企業培育體系。目前,累計孵化企業50家。
除了自主孵化,國創中心還以自有資金對外投資,發掘醫療器械產業優秀項目。旗下設立唯一資本運作平臺國創致遠,通過早期價值發現、成長期價值引領、成熟期多融資渠道的互動,推動源頭創新科技成果轉化,現已發起設立規模3億元的國創勤智大健康產業基金、2億元的西江國創致遠健康產業基金,截至目前累計投資、孵化30余家企業。
“公司+聯盟”引領行業創新
“在中心,我們不以論文、專利等科研成果考核為重點,而是聚焦‘創新實用,服務產業’,強調產業價值貢獻。”萬麗雯強調,國創中心的運營宗旨之一,是“企業出題,我們答題”。
這也是國創中心與傳統科研院所的不同之處。作為國家重大科技產業創新平臺,國創中心采取“公司+聯盟”的方式,以市場化模式運行,在體制機制上進行大膽創新,與聯盟內企業成立聯合實驗室,圍繞企業發展的痛點進行聯合攻堅,將中心發展嵌入產業生態中,形成廣泛連接的“神經網絡”。
依托國創中心平臺,國家高性能醫療器械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立,已吸納聚集國內醫療器械生產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醫療機構、行業協會、學術團體、投資機構等100家成員單位。2022年底,國創中心還牽頭成立深圳市高端醫療器械產業聯盟,吸納百余家會員單位,涵蓋深圳市高端醫療器械產業鏈各環節企業及機構。
科研人才和領軍人物是帶動產業聚集的“火車頭”。
近年,國創中心通過全球招聘,組建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創新團隊300余人,其中包含不少領域學科帶頭人、雙聘專家。中心還建成2萬平方米共性技術研發平臺,擁有價值超4億元的科研與加工設備向行業開放共享,為引進來的人才創新創業提供良好的啟動條件。
通過構建高性能醫療器械全鏈條創新生態,國創中心吸引了硅基仿生、北芯生命等一批龍頭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落戶深圳,助力深圳市醫療器械產業集群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