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惡性腫瘤發病機制及應用研究”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含省部共建)
通過驗收的通知
有關省、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有關高等學校:
依據《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建設與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我部于2010年相繼組織專家對部分建設期已滿的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進行了驗收。在有關省(市)教育廳(教委)和依托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各實驗室建設期間按照建設計劃任務書的要求,在凝煉研究方向、實驗環境和條件、人才隊伍、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對外開放與交流等方面的建設取得了明顯進展,達到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驗收標準。經我部組織驗收專家組對“惡性腫瘤發病機制及應用研究”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進行現場驗收,我部同意上述實驗室通過驗收(名單見附件1、2)。
同時,根據科技和學科發展的需求以及實驗室學術委員會的意見,我部同意“惡性腫瘤發病機制及應用研究”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調整名稱(名單見附件3),同意“光電信息技術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拆分為“光學信息技術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南開大學)”和“光電信息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天津大學)”。
通過此次驗收的實驗室正式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名義開放運行,統一命名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依托單位),英文名稱為Key Laboratory of××(University),Ministry of Education”。
希望有關省(市)教育廳(教委)和高等學校繼續為實驗室的建設和發展創造條件,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和創新環境,優先支持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發展。各實驗室要堅持“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方針,面向科學發展前沿,緊密結合區域發展和國家重大需求,突出特色,努力開展科技創新研究,大力培養優秀的中青年隊伍,加強創新團隊建設,廣泛開展國內外合作與交流,切實提高實驗室學術水平、競爭實力和社會服務能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二○一一年一月十九日
附件1:通過驗收的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名單
序號 |
實驗室名稱 |
依托單位 |
通過驗收時間 |
1 |
惡性腫瘤發病機制及應用研究 |
北京大學 |
2010年5月 |
2 |
巖土及地下工程 |
同濟大學 |
2010年5月 |
3 |
系統生物工程 |
天津大學 |
2010年7月 |
4 |
軟弱土與環境土工 |
浙江大學 |
2010年7月 |
5 |
夸克與輕子物理 |
華中師范大學 |
2010年8月 |
6 |
空天先進材料與服役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2010年9月 |
7 |
功能納米晶 |
南京理工大學 |
2010年11月 |
8 |
植物細胞工程與種質創新 |
山東大學 |
2010年12月 |
9 |
系統控制與信息處理 |
上海交通大學 |
2010年12月 |
10 |
特種顯示技術 |
合肥工業大學 |
2010年12月 |
附件2:通過驗收的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名單
序號 |
實驗室名稱 |
共建地方 |
依托單位 |
通過驗收時間 |
1 |
食品營養與安全 |
天津市 |
天津科技大學 |
2009 年11月 |
2 |
南方農業機械與裝備關鍵技術 |
廣東省 |
華南農業大學 |
2010年5月 |
3 |
制藥工程 |
浙江省 |
浙江工業大學 |
2010年6月 |
4 |
黃淮水環境與污染防治 |
河南省 |
河南師范大學 |
2010年6月 |
5 |
設施園藝 |
遼寧省 |
沈陽農業大學 |
2010年7月 |
6 |
工業微生物 |
天津市 |
天津科技大學 |
2010年8月 |
7 |
顯示材料與光電器件 |
天津市 |
天津理工大學 |
2010年8月 |
8 |
工程電介質及其應用技術 |
黑龍江省 |
哈爾濱理工大學 |
2010年8月 |
9 |
生物醫藥工程 |
黑龍江省 |
哈爾濱醫科大學 |
2010年8月 |
10 |
微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 |
云南省 |
云南大學 |
2010年9月 |
11 |
分子磁體與磁信息材料 |
山西省 |
山西師范大學 |
2010年9月 |
12 |
現代測控技術 |
北京市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
2010年10月 |
13 |
綠色化工過程 |
湖北省 |
武漢工程大學 |
2010年10月 |
14 |
新型紡織材料綠色加工及其功能化 |
湖北省 |
武漢紡織大學 |
2010年10月 |
15 |
冶金裝備及其控制 |
湖北省 |
武漢科技大學 |
2010年10月 |
16 |
功能材料綠色制備與應用 |
湖北省 |
湖北大學 |
2010年10月 |
17 |
發酵工程 |
湖北省 |
湖北工業大學 |
2010年10月 |
18 |
中藥資源與中藥復方 |
湖北省 |
湖北中醫藥大學 |
2010年10月 |
19 |
制漿造紙科學與技術 |
山東省 |
山東輕工業學院 |
2010年11月 |
20 |
分子與納米探針 |
山東省 |
山東師范大學 |
2010年11月 |
21 |
太赫茲光電子學 |
北京市 |
首都師范大學 |
2010年11月 |
附件3:部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名稱調整名單
序號 |
實驗室原名稱 |
依托單位 |
實驗室調整后名稱 |
1 |
惡性腫瘤發病機制及應用研究 |
北京大學 |
惡性腫瘤發病機制及轉化研究 |
2 |
制藥工程 |
浙江工業大學 |
綠色制藥技術與裝備 |
3 |
系統生物工程 |
天津大學 |
定量系統生物工程 |
4 |
工業微生物 |
天津科技大學 |
工業發酵微生物 |
5 |
工程電介質及其應用技術 |
哈爾濱理工大學 |
工程電介質及其應用 |
6 |
生物醫藥工程 |
哈爾濱醫科大學 |
心血管藥物研究 |
7 |
微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 |
云南大學 |
西南微生物多樣性 |
8 |
分子磁體與磁信息材料 |
山西師范大學 |
磁性分子與磁信息材料 |
9 |
新型紡織材料綠色加工及其功能化 |
武漢紡織大學 |
紡織纖維及制品 |
10 |
信息數學與信息行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數學、信息與行為 |
11 |
功能納米晶 |
南京理工大學 |
軟化學與功能材料 |
12 |
承壓系統安全科學 |
華東理工大學 |
承壓系統與安全 |
13 |
電力系統仿真控制 |
天津大學 |
智能電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