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0日上午八時零二分,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地區發生7.0級地震,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地震發生后,科技部緊急研究部署四川雅安地震抗震救災科技工作,并在科技部門戶網站發布抗震救災實用技術手冊,供地震災區選用。在抗震救災實用技術手冊中,發布了不明成分危害物快速檢測技術。具體信息如下:
一、不明成分危害物的分析檢測技術
(一)功能與用途
地震是一種突發的自然災害,震后生態環境和生活條件受到極大破壞,衛生基礎設施損壞嚴重,供水設施遭到破壞,飲用水源會受到污染,是導致傳染病發生的潛在因素。采用不同的樣品制備技術,選擇不同性能的分析儀器,實現對未知樣品的定性分析,為危險物的處置提供依據。本技術可用于不明原因的突發事件原因分析等。
(二)技術簡介
1. 利用不同的樣品制備技術,選擇帶EI源的高分辨質譜,實現對以不揮發有機物為主成分的未知樣品的定性分析。難揮發的有機物,直接選擇帶EI源的高分辨質譜進行分析,然后進行數據庫檢索,結合樣品分子量,碎片質量實現未知樣品的定性分析,必要時選用標準品進行驗證。
2. 對于不揮發有機物為次成分的未知樣品,采用酸堿處理或三氯甲烷,甲醇分步提取,去除主成分,富集次成分,難揮發的有機物,直接選擇帶EI源的高分辨質譜進行分析,然后進行數據庫檢索,易揮發的有機物,采用GC-TOF-MS分析,然后進行數據庫檢索,最后實現未知樣品的鑒定。
3. 利用不同的樣品制備技術,選擇GC-TOF質譜,實現對未知樣品中可揮發物的定性分析。 樣品:固體、液體、氣體、組織、體液、細胞等,易揮發有機小分子直接采用GC-TOF-MS分析,不易揮發的有機小分子可進行衍生化處理,衍生后揮發的有機小分子可以采用GC-TOF-MS分析,GC-TOF-MS數據進行數據庫檢索,實現樣品鑒定,必要時選用標準品進行驗證。
4. 無機金屬毒物采用ICP-MS分析;
5. 利用不同的樣品制備技術,選擇不同性能的質譜儀器,實現對未知樣品中蛋白質和核酸的定性分析。
a) 蛋白質:蛋白提取出來后,采用電泳分離,然后進行消化處理,LC-MS/MS分析,利用LC-MS/MS數據實現鑒定,必要時采用IR,UV技術進行佐證。
b) 核酸:核酸從樣本里提取出來后,電泳分離,然后進行序列分析,實現鑒定,必要時采用IR,UV技術進行佐證。
(三)技術來源
單位名稱:軍事醫學科學院國家生物醫學分析中心
聯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太平路27號,郵編:100850
聯 系 人:楊根鎖
聯系電話:1391029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