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中心在北京組織召開了《科技平臺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分類代碼》標準編制工作會。來自中科院條財局、清華大學、北京市理化分析測試中心、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和上海市分析測試協會等單位的專家參加工作研討會。
會上,平臺中心副主任蘇靖向與會專家簡要通報了科技平臺主要工作,強調了標準化工作對科技平臺的重要作用,并介紹了科技平臺標準化總體工作進展和成效。平臺中心對《科技平臺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分類代碼》標準前期預研和制定情況進行了介紹,與會專家圍繞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分類與編碼原則、分類的科學性和準確性等問題進行了充分的討論交流。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大型科學儀器設備是我國科技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科技創新的物質基礎,《科技平臺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分類代碼》國家標準的制定,對于加強大型科學儀器設備的科學化、規范化和精細化管理,促進優化配置、開放共享和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義。與會專家建議對大型科學儀器設備特別是專用儀器設備的分類進一步細化,盡快補充完善標準文本并廣泛征求意見,加快推動該標準的報批和發布工作。
儀器共享是近年來國內的一些企業為節約大型儀器設備的采購及維護費用從國外引進的一個概念,指某個區域的科研院所、企業或個人購買了某種儀器設備后,該區域的其他企業或個人不需要重復購買,而是借助政府的相關政策借用該儀器設備。這種模式為科研院所、企業或個人節約了大量資金,同時購買了該儀器設備的企業也會享受國家的補貼。
儀器共享模式在國外已經得到大范圍的應用,但在國內卻很難推廣。早在多年前,教育部就設立了高等學校儀器設備和優質資源共享系統項目;近年來各地建立的區域性共享平臺也越來越多。然而受各種條件所限,這些舉措的效果較為有限。比如西安科技大市場提供的儀器共享服務,主要的目的就是實現儀器設備的信息互通和統籌利用,節約企業不必要的開支,使得儀器能夠更有效的使用,審核過程也非常的簡單,三個工作日之內就可完成全部流程,但依舊只有很少的企業愿意去嘗試這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