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來,CFDA和衛計委密集推出精準醫學相關政策。
2015年3月11日,科技部召開國家首次精準醫學戰略專家會議,精準醫療計劃將在今明兩年啟動,并敲定在2030年前,中國精準醫療將投入600億元,其中中央政府支付200億元,企業和地方財政配套400億元。
在日前舉行的“2015清華大學精準醫學論壇”上,國家衛計委科技教育司司長秦懷金透露,目前,國家衛計委和科技部正在準備精準醫學計劃工作,待到完善后會上報國務院,并有望把其列入國家“十三五”科技發展的重大專項。
什么是精準醫學?
精準醫學是從現在的“對癥醫療”到未來“對個體醫療”,針對每個人不同的生物醫學特征設定不同的醫療方案。前提技術包括:基因測序(目前最新一代高通量測序將每個人的基因測序成本從1億美元降至1000美元)、生物醫學分析和生物大數據云計算技術。
精準醫學是對傳統醫學的一場大變革。包括個性化用藥(腫瘤個體化治療是最重要運用)、指導藥物開發、生物大數據等。數據處理是目前精準醫療最大的瓶頸。
海通證券認為:
1、基因測序產業將首先乘風起飛;
2、接下來生物組學對個性化用藥、個性化治療將成為逐步替代傳統醫療手段的臨床實踐,對藥物研發的指導也將對為新藥研發帶來新的指引。
3、精準醫療更有望同時給移動醫療等相關產業帶來全新的機遇。
基因測序市場 快速發展,國內市場亦增長迅速
BCC Research 的研究報告顯示,2013 年全球測序技術市場總值已達到45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超過20%。該報告預計2018年測序服務的全球市場總值將達到117億美元,為2013年市場總值的3倍。
與之對應中國基因測序行業的商業應用2011年底前主要應用于科研領域,隨后無創產前檢測作為第一個醫療應用開始推廣,至2013年市場規模達到約10億元人民幣,市場潛力超過百億元。
基因測序市場的產業鏈:
上游是設備儀器和耗材供應企業,下游則是測序服務和生物信息分析服務企業。
目前市場上主流新一代測序平臺主要由美國Illumina、Ion Torrent/Life Technologies (2014年被Thermo Fisher收購)、454 Roche、 Pacific Biosciences這四大生產商制造。Illumina已經成長為基因測序行業的寡頭,壟斷了全球設備市場三分之二以上的市場份額,其生產的下一代高通量測序儀HiSeq系列一直是市場上最為暢銷的產品。
Illumina股價走勢(月線):
中國市場潛在的投資機會
最近的一些實質性進展:
2014年12月22日,國家衛計委發布第一批基因測序臨床試點名單,湖南、北京、廣東、重慶等地區的多家單位入選,包括華大基因、達安基因、安諾優達等。
值得注意的是,首批臨床應用試點共包含3個專業,分別為遺傳病診斷、產前篩查與診斷、植入前胚胎遺傳學診斷。四個試點專業唯獨剩下“腫瘤診斷與治療”一項。
一個月前有了下文:2015年3月27日,國家衛計委發布了第一批腫瘤診斷與治療項目高通量基因測序技術臨床試點單位名單。杭州迪安醫學檢驗中心和廣州達安臨床檢驗中心入選。
推薦標的:
達安基因:行業龍頭
是基因測序產業鏈布局最完善的上市公司,擁有最全的高通量測序牌照。
迪安診斷:與阿里健康合作O2O
國內首批獲得腫瘤診斷治療項目高通量測序技術臨床應用試點資格,公司可以利用現有的醫院渠道和阿里健康的O2O渠道快速鋪開腫瘤診斷服務。
仙琚制藥:藥物開發模式創新的標桿
旗下索元生物利用逆向全基因掃描技術,挖掘大型跨國制藥企業II、III期臨床試驗失敗但對特定患者有效的藥物,篩選出對藥物敏感的的亞組病人,快速獲取臨床晚期潛力新藥,引領新藥研發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