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務平臺趨于完善
在國家層面,2012年以來,國家認監委加快培育發展認證認可和檢驗檢測服務業,完善檢驗檢測認證公共服務平臺。國家認監委重點建設北斗衛星導航檢測認證平臺等一批公共技術服務平臺,開展公共檢測技術平臺示范區、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等創建活動。國家認監委還將建立完善的中國檢驗檢測資源共享平臺,重點在高耗能產業、高對外依存度產業開展節能環保產品認證、低碳產品認證、能源管理體系認證,助推產業轉型升級。
中投顧問在《2016-2020年中國檢測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中指出,各地也涌現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多功能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臺。依托強勢科研機構建立的公共測試平臺的功能比以往傳統的檢測機構強大,不僅提供檢測服務,還可提供共享實驗室的代理運作和培訓,并具有一定的孵化功能。依托綜合型高校的大型多功能公共測試平臺以及由行業權威機構發起組建的行業檢測集成服務中心兩種新型測試機構值得關注。這些平臺主要由行業內數家權威學術和技術機構發起、聯合行業內離散的檢測機構、統一規劃和有效集合業內優勢資源,可提供面向行業各個環節的檢測。如北京地區集中了材料檢測眾多國家級和市級檢測機構,通過“北京材料分析測試服務聯盟”形成涉及材料檢測眾多領域的服務集群,可提供檢測、認證、咨詢、研發等全鏈條服務,已成為首都科技條件平臺重要組成部分。上海由數家權威檢測單位共同成立了“上海質譜技術專業服務中心”,為各領域的研發提供質譜檢測分析。由西安市科技局和西安高新區管委會共建的西安科技大市場,為產學研結合、科技信息共享化、科技服務集成化、科技交易市場化、科技資源商品化和科技成果產業化搭建了服務創新平臺。
民營檢測機構迎來發展契機
2014年2月16日,全國質量監督檢驗工作會議正式召開,會議內容包括國有質檢機構職能轉變、質檢系統簡政放權、實現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等。這次國有檢測機構的改革,將會使得其參與到與民營機構、外資機構的市場競爭中來,其原有的近600億的檢測市場將會對外釋放,在這個過渡期間,民營第三方檢測機構將受益匪淺。
中投顧問在《2016-2020年中國檢測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中指出,民營檢測機構與國有檢測機構相比,其競爭前景更為廣闊,在經營過程中,民營檢測機構的經營更具靈活性、高效性,在全國營銷網絡擴張更為快捷,并能為客戶提供本地化服務。這一優勢對區域市場的中小型企業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和滲透力。
質檢總局相關實驗室的改革思路是,對能夠市場化的機構,按照“專業化、集團化、市場化、國際化”發展路徑促進檢驗檢測機構發展。通過深化改革實現以下目標:通過兩類機構、三種途徑提供檢驗檢測服務,檢驗檢測機構發展出現三個趨勢。兩類機構,包括公益性政府檢驗檢測機構和經營性社會檢驗檢測機構。三種途徑,包括政府部門建立政府實驗室,維護和發展測量技術設施,滿足政府監管和國計民生檢測的需要;政府購買社會檢驗檢測機構的服務,滿足公益性公共檢測服務;政府認可社會檢驗檢測機構的市場行為。三個趨勢,一是檢測機構規模化。二是檢測業務市場化。三是檢測標準國際化。此次改革,將極大地促進第三方檢測機構的發展,使得民營檢測機構能夠與國有檢測機構公平競爭。
民營第三方檢測市場潛力
中投顧問在《2016-2020年中國檢測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中指出,檢測檢驗市場規模超千億,未來有望高速增長。中國制造業體量巨大,有可能支持龐大檢測市場,但目前中國并非制造強國,中國制造2025提出十六字方針包括“創新驅動、質量為先”,隨著對質量重視程度提高與研發驅動,檢測市場有望保持增長。
強制檢測市場放開,民營檢測機構逐步獲市場準入。我國對基礎消費品實施強制檢測認證制度,強檢市場占檢測市場份額約57%。具強制檢測認證資格的市場參與者主要者為各級質監系統以及其它行政部門下屬機構,近年來我國逐步放開強制檢測資質,政府鼓勵檢測檢驗機構市場化運營。未來強制檢測市場有望進一步放開,包括已獲資質實驗室制定范圍有望進一步擴充,占比超過50%的強檢市場放開,將為民企提供廣闊空間。
轉企改制將為市場提供并購標的。截至2014年,我國檢測檢驗服務機構中仍有3257家“其它”性質企業,占比13.11%,主要包括事業單位,相對于民企外企合計占比為27.18%,事業單位規模仍較龐大,2014年,各部門先后出臺文件鼓勵轉企改制,轉企改制將為市場提供并購標的,為民營企業通過并購獲取資質甚至是強檢資質,從而縮短投資回收期提供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