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攜手歐盟聲子聯合研究群體共建的“中歐納米聲子學聯合實驗室”,6月6日揭牌成立。這一聯合實驗室將聚焦國家能源、新型功能材料和器件的重大需求,圍繞國際前沿納米聲子學與熱能控制中的科學前沿問題,對半導體和絕緣體材料中熱能的主要載體——“聲子”,進行系統性研究,并聯合培養在聲子學與熱能科學領域的優秀青年教師及碩士、博士青年人才。
同濟大學校長裴鋼出席成立儀式并致辭,并與歐盟聲子聯合研究群體代表、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中國代表處主任Antoine Mynard先生,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并為該聯合實驗室揭牌。
裴鋼校長在致辭中表示,中國的未來在于創新,納米聲子學是多學科交叉創新的前沿領域,希望聯合實驗室為國家重大需求提供強有力的科技創新支撐。Antoine Mynard主任表示,“中歐納米聲子學聯合實驗室”作為新的平臺,相信將使歐盟與中國的科研合作更上一層樓。
“聲子”是數十年前物理學家為方便研究構想出的一種虛擬的基本粒子,它可以被理解為“分子熱振動能量的具象化”。在半導體材料里,聲子流就是熱流。“聲子學”是研究如何對聲子作為能量和信息的載體進行調控和處理的科學,它奠定了如何調控熱流的理論基礎和科學原理,為廢熱和太陽熱能的利用,開拓了無限的應用前景。
“納米聲子學與熱能控制”則是近年來發展迅速的一個交叉前沿領域,它跨越了物理學、非線性科學、信息科學、材料科學和工程、能源科學和工程等相關領域。該領域的研究工作不僅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而且對能源、信息材料及相關器件的潛在應用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同濟大學聲子學與熱能科學中心于2012年5月成立,這是中國唯一以聲子學作為研究主題的研究機構,也是世界上首個聲子學專門的研究中心。同濟大學聲子學與熱能科學中心主任、中組部“千人計劃”特聘教授李保文及其團隊原創性地提出并從理論上實現了熱的二極管(只讓熱流單向通過)和熱的三極管(熱流的開關和放大器),且做了大量相關實驗驗證。研究成果在國際學界產生積極影響。同濟大學聲子學與熱能科學中心分別于2013年、2014年、2016年連續主辦了第一、二、三屆聲子學與熱能科學國際會議,大會期間,與參會的歐盟專家初步達成開展中國-歐盟之間聯合開展聲子學研究的合作意向。值得一提的是,歐盟同行也在2013年成立EUPHONON(歐盟聲子聯合研究群體),并獲歐盟資助該聯合研究群體驅動項目。
同濟大學聲子學與熱能科學中心李保文教授擔任聯合實驗室中方主任,巴黎納米科學院院長、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主任Bernard PERRIN 教授擔任聯合實驗室外方主任。這一聯合實驗室將聯合中歐學術力量,圍繞納米聲子學及其多個子領域展開研究,融合各學科研究方向,以期發展熱流調控和管理的技術,為能源的利用提供理論和技術支持,為國民經濟服務。聯合實驗室將與歐盟聯合培養學生和研究人員,輸送一大批青年教師出國訪學并接受外方選送的留學生和國際博士后研究人員,形成一套有效的國際人才培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