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起,為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加強區域創新能力,加大地方對基礎研究投入,提升地方基礎研究水平,完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建設,科技部圍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通過創新機制、省部共建、以省為主的方式依托地方所屬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建設了一批開展具有區域特色應用基礎研究的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促進了中央政府和地方的科技資源有效集成,成為了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2016年底正在運行的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共21個,分布在12個省、2個直轄市及3個自治區,涵蓋包括醫學、生物、工程、化學、材料、地學等6個學科領域。
據2016年統計,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共擁有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14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6人,創新研究群體2個,具備承擔國家重大科研任務的能力,2016年共主持和承擔各類在研課題1615項,獲得研究經費5.4億元,共獲得國家級獎勵5項,其中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4項。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科研裝備精良,儀器設備總臺數20777臺,設備總值15.5億元。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合作,2016年共承擔國際合作項目30項,獲得研究經費1007.4萬元;舉辦全球性學術會議16次、全國性學術會議41次,通過對外開放交流與合作,帶動各地方相關領域特色基礎研究以及地區經濟的發展。
經過幾年的建設,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已成為聚集高水平人才和開展應用基礎研究的重要基地,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撐。
查看報告:2016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年度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