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方醫學實驗室效果評估及經驗總結項目報告在廣州舉行。

國家衛生計生委衛生研究發展中心衛生技術評估研究室主任趙琨主持布會。

金域醫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梁耀銘講話。
9月5日,國家衛生計生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在廣州發布了第三方醫學實驗室效果評估及經驗總結項目報告。這是國家有關部門首次對第三方醫學實驗室開展效果評估,將促進、鼓勵和規范第三方醫學實驗室發展。
該中心隸屬于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直屬事業單位,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技術咨詢和智囊機構。首份報告重點分析廣州從化的婦幼檢驗醫聯體模式和青島“醫保+醫檢”的整合服務模式,發現第三方醫學實驗室能有效優化區域資源配置,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
報告通過經濟學評價深入剖析實施效果發現,第三方醫學實驗室通過集約化可降低成本。在青島“醫保+醫檢”的整合服務模式中,通過醫保集中送檢,2013年-2017年,僅在常規檢查項目中,醫保支出就節約了近千萬元;在從化的模式中,每年也可為群眾減少近500萬的診斷費用。
國家衛生計生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以 2016 年為基數推算,2016-2020年間第三方醫學檢驗機構可節省的檢驗花費依次為104億元、137億元、176億元、221億元、274億元。假設 2016-2020年間的醫保支出額以每年3%的速度勻速增長,進而可得出,第三方醫學檢驗每年可為醫保省下近1%的花費。
報告認為,第三方醫檢等新型醫療機構可成為促進醫與保,醫與防之間的樞紐和橋梁。以金域醫學為例,能夠開展 2500 多項檢驗項目,提供其他實驗室無法開展的項目。在從化婦幼檢驗醫聯體的模式中,就為從化地區新增 1000 多項檢驗服務。
報告指出,第三方醫學實驗室最早誕生于美國。我國第三方醫學實驗室起步較晚,最早可追溯至20世紀90年代中期。由于市場需求及技術發展,促使大量醫院將其不具有檢驗能力的項目外包,推動了第三方醫檢行業的快速發展,近幾年增速達 40%。
據測算,國內檢驗市場總量大約為2800億元人民幣。國內第三方醫學實驗室的市場規模在140億元左右,相當于整體市場的約5%。目前,重點布局第三方醫學實驗室的企業中,金域醫學、迪安診斷、艾迪康排名前三,占到第三方醫學實驗室近70%的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