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
在新的一年
乘粵港澳大灣區東風
中山按下發展“加速鍵”!
昨天上午,我市召開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第二次全體會議,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傳達學習中央和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指示精神,貫徹落實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精神,研究部署下階段工作。
市委書記、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組長陳旭東主持會議,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危偉漢、丘樹宏、唐穎出席。
會議聽取了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近期工作情況及下一步工作計劃匯報,討論審議了建設中山粵澳全面合作示范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綜合性大學、建設中山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合作平臺等議題。
陳旭東指出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重大國家戰略,體現了國家發展的重大布局,體現了對廣東發展的大力支持,將引領廣東在新時代改革開放的“二次創業”中開創新局,是中山必須牢牢把握的重大歷史機遇、必須全力肩負的重大政治使命。
我們要全面深入系統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灣區建設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大灣區建設始終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前進,把大灣區建設作為中山新時代改革開放的“綱”,不斷推出改革開放創新舉措,努力在大灣區建設中奮勇爭先。

陳旭東強調,要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工作持續發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任務落地落實。
一、大力推進與港澳對接
主動協同港澳做好謀劃落實工作,深化對接“港澳所需”“中山所能”“灣區所向”,加強優勢互補,注重錯位發展,強強聯手打造高質量發展典范,“組團出海”參與高水平國際競爭。
要加快建設粵澳全面合作示范區,搭建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平臺,完善港澳居民特別是港澳青年在中山學習、就業、創業、生活等便利政策措施,用好港澳鄉情紐帶,共建共享人文灣區
二、大力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對接
一方面,加快編制中山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方案,修訂城市、交通、產業等專項規劃,確保與大灣區建設要求有機銜接。
另一方面,大力推進深中通道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積極融入“軌道上的大灣區”,統籌推進軌道交通、高快速路網、港口航運等一大批區域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項目,打造大灣區西翼重要綜合交通樞紐。
三、大力推進創新平臺對接
全面對接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核心平臺和重要節點,加快建設國家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區,全力推進“兩區一湖一島”區域創新平臺建設,高水平建設翠亨科學城,積極對接國際高端創新資源,探索互利共贏的協同創新模式。
四、大力推進產業對接
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加強與大灣區城市產業協作對接,加快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智能家電家居及現代服務業重點布局,面向大灣區拓展上下游產業鏈,構筑現代產業體系新支柱。
陳旭東強調,要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統籌協調,確保各項工作有力有序推進。
要充分發揮領導小組各專項小組和重點工作小組作用,進一步理順職能、暢通機制,落實落細各部門重點工作。
要加強戰略謀劃,吃透用足政策,積極協同港澳謀劃實施一批具有戰略性、牽引性、標志性的項目和創新舉措。
要做好宣傳動員,充分挖掘中山融入大灣區建設的優勢亮點,加強城市整體形象宣傳,積極講述好故事、傳遞好聲音,為各項工作開展提供強大的輿論支持和精神動力。
要做好市委十四屆六次全會籌備工作,結合省相關會議精神,以及前期“深調研”工作成果,進一步優化完善提升全會報告和相關文件。
危偉漢強調
要深刻認識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給中山帶來的難得機遇,積極參與大灣區分工和建設。堅持戰略性思維、國際化視野,開動腦筋,主動突破,在大灣區平臺上更高規格地配置資源。
同時也要看到,中山參與大灣區建設的優勢還不明顯,交通條件、城建水平、科創能力、重大平臺建設等方面和其他城市還有差距。要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強化優勢和補齊短板雙向發力,在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構筑城市發展新格局上重點發力,找準中山參與大灣區建設的坐標定位,打造融合互動發展的獨特優勢,不斷提升城市吸引力和競爭力。
市領導陳文鋒、林銳熙、侯奕斌、梁麗嫻、陳小娟、楊文龍、高瑞生、徐小莉、雷岳龍、吳竹科、李長春、林少棠,市政府秘書長李俊以及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其他成員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