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為全國教師贈送“大禮包”,頒布了《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下稱中央4號文件),一年來教育部落實中央4號文件,推動教師隊伍建設改革,2月15日,就貫徹落實情況及下一步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思路,教育部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
針對備受關注的教師編制問題這塊難啃的骨頭,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在會上表示,教育部推動創新編制配備,努力解決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總量不足難題。
“針對教師總量不足,結構性缺編等突出問題,我們加大創新力度,努力盤活事業編制存量,優先保障教育事業發展需要,多種形式增加教師總量;加大統籌調整力度,推動教師按需合理流動。”任友群提及。
會上,福建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省教育廳廳長林和平介紹,“福建省針對教師管理機制不暢等問題,明確盤活事業編制存量向教師隊伍傾斜,適當提高高中師生比,全面推進‘縣管校聘’改革;鼓勵各地建立中小學臨時周轉編制專戶,鼓勵返聘優秀退休教師補充人員不足;對無法增編地區探索實行‘人員控制數’管理,實行同崗同待遇,所需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
“2019年,我們將加強體制內外研究,研制進一步挖潛創新加強中小學教職工編制保障的意見,推動各地盤活事業編制存量,向教師隊伍傾斜。推動各地加大編制統籌和跨行業、跨部門、跨區域調整力度,借鑒建立事業編制周轉池經驗做法,把閑置編制用起來,提高編制使用效益。”任友群表示。
任友群還強調,2019年將繼續切實強化待遇和權益保障,盡快實現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的法律要求,財力較強的省份要加快進度。
就教師隊伍建設最為薄弱的鄉村和貧困地區特別是深度貧困地區的教師隊伍建設,教育部全面落實生活補助政策。據記者了解,2018年,中央財政劃撥45億元,惠及127萬名鄉村教師。
林和平就福建省如何讓鄉村教師“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進行了經驗介紹。林和平指出,主要在于3方面,一是待遇有保障,關心教師生活,從2016年福建省開始對鄉村教師進行補助,標準及補助范圍也在提高和擴大,從300元提高至2018年的400元,目前提升至不低于500元;二是發展有空間,關鍵在于職稱問題,一是解決評不上,就評不上問題,給出鄉村教師不同的標準,評價標準側重于更加體現鄉村教師的實際情況,另一方面是解決聘不了,不受崗位比例限制,如在鄉村工作20年或者25年,可以定向聘任,安心教書就有機會;三是社會有地位,讓其有榮譽感,在2003年全省啟動“尋找最美鄉村教師”等方面加大措施。
來自四川省馬邊縣建設鄉光輝中心校校長李雪梅告訴記者,“鄉村教師的地位待遇有提高,從工資待遇上翻了好幾番,5年前,我的工資才不到2000元,現在提升至7000多元,在我們縣,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按照每月的150元、500元、900元、1500元、2000元標準發放,而且還有每月200元、300元、400元不等的鄉鎮工作補助,同工齡同職稱的教師,邊遠鄉村地區的收入甚至達到了縣城教師的兩倍。”
2019年,教育部將進一步加強鄉村和貧困地區教師隊伍建設,重點向“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