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一周年之際,復旦大學今天上午舉行長三角一體化研究成果發布會,集中發布13份復旦長三角研究報告以及4份長三角高校智庫聯盟單位的研究成果。
發布會上半場集中發布《復旦智庫報告-上海·長三角系列》。該系列由復旦發展研究院重點打造,致力于服務和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至今已形成13份報告,內容涵蓋科技、金融、能源、城市治理、商業發展等方面。今天重點發布的是《長三角科技創新一體化水平評估與政策創新》《區域發展績效評估-以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為例》《長三角政府數據開放一體化評估》和《長三角科技金融一體化評估》4份評估報告。
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朱春奎在解讀《長三角科技創新一體化水平評估與政策創新》報告時表示,長三角區域科技創新總體呈現增長態勢,是全國重要的技術創新策源地,且上海參與長三角科技創新一體化程度較高。但同時,長三角跨省域專利合作水平總體偏低、區域中心性城市牽頭合作能力懸殊等問題存在。建議通過突破體制性障礙、提高市場化配置資源程度、打破技術交易區域壁壘等舉措,促進長三角區域科技創新高質量一體化。
發布會下半場集中發布長三角高校智庫聯盟單位的有關成果,包括復旦大學的《復旦-銀聯智惠長三角城市消費活力指數研究》、南京大學的《“一帶一路”交匯點:長三角高質量的對外開放》、浙江大學的《數字長三角戰略2019》(2019年9月首發)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長三角一體化 新科技新金融·2019合肥共識》(2019年9月首發)。長三角高校智庫聯盟于今年9月由復旦大學倡議,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5所聯盟高校共同發起。
今天的活動由中國大學智庫論壇秘書處、高校高端智庫聯盟秘書處和長三角高校智庫聯盟秘書處聯合指導,復旦大學和光明日報社主辦,復旦發展研究院與光明智庫共同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