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代君說
重點科研基地是高校科研工作發展的重要平臺,是國家和地方區域創新體系中的重要一環,與高校 的教學任務、學科發展、創新團隊建設、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對重點科研基地的質量 管理尤為重要,包括制度建設、運行機制、人事制度,以及服務地方社會經濟建設等。本文立足于地方高校, 探索依托地方高校建設的重點科研基地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建議。
一、引言
科學研究的不斷創新發展是我國向著科技創新強國目標前行 的必要環節,是高校提升競爭實力的必要過程。高校綜合實力的 提升,離不開科研的進步,與學科的發展、人才和團隊的培養以 及重點科研基地的建設密不可分。依托高校建設的重點,科研基 地多以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簡稱“工程中心”)的形式為主,分別圍繞前沿性問題基礎研究以及社會經濟發展行業 具體需求,最大程度上發揮各自的功能與特色。
二、地方高校重點科研基地建設發展現狀
(一)存在的形式
重點實驗室是國家和地方區域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圍繞國家戰略和地方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科技需求,開展重大科技前沿性問題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獲取原創成果和 資助知識產權。其是聚集和培養優秀科技人才、開展高水平學 術交流、科研裝備先進的重要基地,是研究共性關鍵技術、增強 技術輻射能力、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實施軍民、央地、部省三個融合的重要平臺,在增強原始創新能力、支撐創新驅動源頭供給、產出高質量原創成果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重點實驗室的主要任務是針對學科發展前沿和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及 國家安全的重要科技領域和方向,開展創新性研究。工程中心主要依托于行業、領域科技實力雄厚的重點科研機構、科技型企業或高等院校,擁有國內或地方一流的工程技術研 究開發、設計和試驗的專業人才隊伍,具有較完備的工程技術綜合配套試驗條件,能夠提供多種綜合性服務,與相關企業緊密聯系,同時具有自我良性循環發展機制的科研開發實體。地方工程中心是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有益補充和后備軍,是強化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平臺,是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是促進重大科技成果在地方轉化和產業化的“孵化器”。
(二)存在的問題
1. 能力不足。與部屬高等院校相比,地方高校重點實驗室在從事前沿性問題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的能力方面存在較大不足,對于承擔一些重點、重大科技計劃項目方面,地方高校受到 平臺、人才隊伍、研究基礎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與限制,其科技競爭實力明顯不足。工程中心以企業需求為主導的科技創新能力未能充分體現,在新型產業大力發展的過程中,對于促進行業與產業進步的主觀能動性不強,相對比較被動。其 與企業常見的合作形式多以“短、平、快”的小橫向項目為主,即我們通常所講的“小打小鬧”,在真正推動戰略性科技產業與行業進步,以及服務地方社會經濟建設方面顯得能力不足。
2. 特色不強。地方高校重點科研基地的批準建設,一般會參照學科發展 特色與地域特點進行綜合性考慮并完成“布局”。隨著社會的進步,很多地方高校逐漸發展成為綜合性大學,學科覆蓋面越來越廣,每個學科都想得到充分的重視與長足的發展,在資源總量有限的前提下,其分配量無疑會被稀釋,投入減少了則產出勢必會受到影響。多數地方高校里,重點科研基地的建設往 往與負責人所在團隊的建設相混淆,顯得有些局限性,特色性體現不強。
3. 制度不全。地方高校重點科研基地從申報到獲批建設,有不少似乎以項目的形式完成,即學校提出申請,主管部門組織答辯,進行考察、評估,最后批準建設,中間會安排有中期檢查等環節。但是一旦基地批準建設了,后期的管理方面卻存在不足,有“虎頭蛇尾”的現象。基地的建設往往依托在學校某個學院,其管理成了二級學院的事,成員也由某個團隊人員組成,在學科交叉融合方面的各種投入更是十分有限,包容性不強,然而基地在運行過程中往往需要多學院、多學科的協同。基地在制度保障方面也顯得比較欠缺,在一些制度建設方面,如人事制度、團隊建設制度、考評制度以及評價制度等,缺乏自主權力,不能充分發揮出優勢。
三、地方高校重點科研基地建設發展建議
(一)找準發展定位
作為地方高校重點實驗室,應該找準定位,在前沿性關鍵問題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方面應該積極參與到重點重大計劃項目中去。要在合作研究的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努力提高自己的基礎研究能力,圍繞學科發展前沿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大力培養科技人才,努力研究解決重大科學問題和行業關鍵技術、共性技術,增強科技創新能力與競爭實力,為科技進步與經濟社會持續發展提供知識、人才儲備和技術支撐,切實加強基礎研究“從 0 到 1”原創性 成果的培育,充分發揮基礎研究對科技創新的源頭供給和引領作用。作為地方高校工程中心,不能僅局限于面向企業“短、平、 快”的小技術需求,應該面向地方資源主導型產業、戰略型 新興產業、特色優勢產業和民生科技產業,對有廣闊應用前景的科研成果進行系統化、配套化和工程化。通過為適合企業規模生產提供成熟配套的技術工藝和裝備、推動相關行業和領域科技進步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探索產學研深度融合新型模式、敢于創新工程中心運行體制、促進工程中心產業鏈前后端鏈接等提升措施,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輻射和擴散,引領行業技術進步。
(二)完善制度建設
對于重點實驗室而言,應該完善學術委員會制度,這是重點實驗室建設發展的學術指導機構,能夠為重點實驗室建設目標和研究方向的確立與調整、發展規劃與工作計劃的制定,以及重大學術活動的開展提供指導和建議;要合理聘請委員會委員,建立健全組成人員與訪問學者有關的人事制度,以及評聘考核、獎勵激勵、評價體系政策等;要保持合理的人員結構和規模,營造良好的科研環境與學術爭鳴氛圍,注重學術梯隊和優秀中青年人才的培養,不斷提升團隊的創新活力和競爭實力。此外,應完善重點實驗室開放制度,擴大交流機會,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大開放力度,實現資源共享。
對于工程中心而言,應該完善技術委員會制度,這是工程中心建設發展的技術指導機構,其主要職責是審議工程中心的發展 規劃,研究開發工作方向、計劃和項目,評價工程設計試驗方 案,督促檢查研究進展,組織學術交流,提供技術經濟咨詢及市 場信息等。畢竟高校是非營利事業單位,地方高校在發揮專業學科特色推動行業產業科技創新、促進地方經濟發展過程中,必須 不斷探索新型合作和運行模式,積極打造重視環境,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地方高校應該在政府有關政策允許的前提下大膽嘗試,勇于創新,甚至建設產學研特區,從而給予工程 中心最大程度的自由。例如,工程中心可以參照現代企業制度,建立健全人事、財務、資產、分配和考核等方面的管理制度,甚至可以申請工商注冊,依法經營。
四、結語
地方高校重點科研基地是地方高校科研發展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基礎研究與技術研究的重要科 研基地,不僅為地方高校加強培育原創性成果提供科技創新的源頭供給,發揮著引領作用,同時也為高校創新人才隊伍的培養與建設以及科技創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肩負著重 要責任。地方高校和政府應該給予地方高校重點科研基地大力支持,給予其充分的自主權力,鼓勵其大膽創新和積極探索新模式,允許其制定特色政策,從而在最大程度上挖掘潛力、發揮實力,為實現我們偉大的科技強國夢而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