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條簡單的申述,無異于將美國臨床檢測行業推倒重來。
LDTs指的是實驗室進行的檢測項目,而IVD是經批準可上市的體外診斷醫療器械。FDA現在認定LDTs=IVD,也就是把LDTs的監管也提升到了醫療器械的高度。
美國與我國的情況類似,IVD和LDTs分別歸屬兩套系統管理。其中IVD試劑是以產品為單位,按醫療器械管理的;LDTs以實驗室為單位申報,由美國醫療保險和輔助服務中心依據《臨床實驗室改進修正案》(Clinical Laboratory Improvements Ac,CLIA ‘88)的要求進行認證,即可開展多種檢測服務。
從流程上看,LDTs的最大優勢就是便捷,企業不需要把檢測試劑申報成產品,只要申報為檢測服務,就可以在實驗室里實際銷售自己開發的試劑。
目前,美國已有超過32萬個經CLIA認證的實驗室。據一位FDA專員表示:“當今美國約70%的醫療決策取決于LDTs結果。”
這無疑讓FDA感到擔憂,FDA認為,實驗室所用的檢測試劑多數都沒有經過足夠的技術把關,無法提供準確可靠的結果,檢測質量良莠不齊,對臨床安全非常不利。
FDA決定改變過去的監管框架,并提出了一份4年內接管LDTs的時間表,包括在第一年實現不良事件報告,第二年實行注冊上市要求,第三年實施GMP要求、最終先后實現對高風險以及低等、中等風險項目的監管要求。
這份時間表如果得到執行,對美國大部分試劑開發企業來說將會非常不利,會大量增加實驗室開展LDT業務的成本負擔。
美國很多檢測試劑實際上來自于中國。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2022年受新冠因素影響,中國出口美國、加拿大的檢測試劑金額達到214億元,幾乎是2019年的10倍。北美地區也一直是中國檢測試劑出口的三大市場之一。
一旦大量檢測業務面臨嚴格審查監管,美國市場檢測試劑的銷售必然會大幅萎縮。屆時,國內邁瑞醫療、新產業、達安基因、安圖生物等一大批IVD企業可能會受到影響。
FDA修訂建議發布當天,美國國會就提出了反對意見。有國會議員提出:新規將大幅增加病人成本,并抑制檢測創新,特別是罕見疾病診斷方面。
FDA越來越強勢,是好是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