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跨界電能創新 綠色低碳發展”為主題的四川碳中和院士(專家)暢享會暨科技成果對接會在成都市新津區舉辦。

會上,揭牌成立了聯合實驗室。實驗室將聯合四川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西華大學等我省高校和相關科研院所、企業,圍繞智慧電網、鈦酸鋰電池、氫燃料電池、氫能儲運裝備等方面,展開科技攻關,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加強校企合作,共同推進創新技術的研究與應用,著力推動科技成果落地轉化。
此次活動還匯集了眾多行業領域專家及學者,共同探討科技創新在實現碳中和目標中的關鍵作用,并攜手推動四川經濟綠色轉型。
中國工程院院士石碧談到,科技創新在實現雙碳目標中的關鍵作用。他指出,四川在能源、低碳產業、科技創新及政策環境方面具備顯著優勢,將綠色低碳技術研發轉化為現實科技成果,對引領綠色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他期望專家學者充分發揮智慧力量,促進碳中和產業創新資源的高效流動和集聚轉化,全面提升創新策源能力和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乘勢而上,著力培育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綠色低碳新動能。
德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雷憲章作題為“依托科技創新舉國體制、聚焦雙碳目標,促進中國經濟實現綠色轉型和發展”的特邀報告,深入剖析了雙碳目標下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強調科技創新是實現雙碳目標的核心驅動力,要充分發揮科技創新舉國體制的優勢,推動綠色低碳技術突破,為中國經濟綠色轉型和發展提供強大支撐。
此外,活動現場,四川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軟件工程學院與四川眾信通用電力有限公司,四川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與成都格力鈦新能源有限公司,西華大學氫能汽車學院與中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簽訂新津區校院企地合作協議。
在企業創新實踐案例分享環節,四川眾信通用電力有限公司代表作電力+能源微電網碳中和創新實踐分享,為行業企業在科技創新賦能、綠色低碳發展路徑上提供了可行性參考。西南石油大學太陽能電池中心主任俞健教授作“基于銅網互聯的異質結太陽電池低成本金屬化”成果分享,揭示了異質結太陽電池金屬化的最新進展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