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烏魯木齊市北園春市場水產區,一種名為“額河螯蝦”的新品成了消費者爭相購買的“香餑餑”。額河螯蝦學名“窄螯螯蝦”,俗稱格魯西東歐螯蝦。這種蝦體形大、出肉率高、肉質鮮美,富含蛋白質、多種維生素。
2023年8月,新疆農業大學動物醫學學院教師李斌團隊在額爾齊斯河流域新疆境內發現格魯西東歐螯蝦。經專家團評估,這是格魯西東歐螯蝦在我國自然分布的首次發現,填補了新疆自然河流中螯蝦分布空白。
僅過了一年,新發現的額河螯蝦就成功實現人工養殖,從實驗室“游”進了水產市場。
提升蝦苗孵化率
“額河螯蝦喜歡在冷水環境中生長,十分適應新疆吉木乃縣的自然氣候,有望發展成我國的優質種質資源,市場前景良好。”李斌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在對額河螯蝦進行全面鑒定后,科研人員隨即開展了人工馴化試驗。
科研人員發現,在人工高密度養殖環境下,額河螯蝦自然孵化率僅為15%—20%,胚胎發育周期為45—60天,孵化時間長、破膜時間不同步等問題限制了蝦苗規模化生產。
針對這一難題,2024年5月,新疆農業大學和中國水產科學院黃海水產研究所聯合開展額河螯蝦胚胎離體孵化技術研究。約400尾抱卵雌蝦分別被送往新疆農業大學動物醫學學院額河螯蝦產業技術實驗室,以及黃海水產研究所海水養殖生物育種與可持續產出全國重點實驗室。
李斌介紹,胚胎離體孵化是一種低成本、高效益的苗種培育技術,應用于蝦蟹類繁育工作中,可減少抱卵蝦蟹的飼養管理成本,還能降低抱卵過程中卵掉落或碰撞損壞的幾率,有助于提高孵化率。
經過一個多月的實驗,人工剝離的螯蝦胚胎全部成功孵化,比自然孵化周期縮短了10天左右,蝦卵孵化率提高至45%—55%。
“這些幼苗長度在3到5厘米,再經過一段時間的室內養殖,就可以放歸到室外自然環境進一步成長。”李斌說。
探索養殖新技術
李斌介紹,作為我國為數不多的可在北方自然過冬的冷水螯蝦,額河鰲蝦的繁育、養殖技術沒有可以“拿來就用”的經驗,必須開展全新研究。
2023年11月,新疆農業大學聯合新疆雪域額河龍蝦生態養殖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雪域額河公司”)掛牌成立“新疆冰川龍蝦產業技術研究中心”,組建全國首個冰川龍蝦產業技術創新團隊。該團隊重點在人工繁育技術、養殖模式等方面開展攻關,探索適合新疆乃至全國的自然坑塘養殖模式,并逐步確立“立足新疆、科技引領、北繁南養、向東向西”的額河螯蝦人工增養殖發展思路。
2024年中秋節前,雪域額河公司在吉木乃縣水庫人工飼養的額河螯蝦首次大量捕撈上市,平均單體重量超200克。只需7小時,這批蝦就從養殖基地運往烏魯木齊的大型水產市場。
作為冷水蝦,螯蝦的養殖水溫需保持在15—19℃。研發團隊前期實驗結果顯示,通過人工控溫后,螯蝦的繁殖周期由5月份提前到1月份,有望在人工養殖環境下實現一年兩產。
冰川龍蝦產業技術創新團隊還提出“北繁南養”養殖模式,即5月在北方進行額河螯蝦種苗繁育,10月將蝦苗運往南方進行越冬養殖,次年5月份在南方捕撈上市。額河螯蝦在一年內平均體重就可達200克,通過控溫和餌料投喂,單體重量還能再提高。
2024年8月,首次人工繁育成功的1000尾額河螯蝦蝦苗,被投入到阿勒泰地區的鹽堿水池塘中,成為首批在自然鹽堿環境養殖的蝦苗。
“我們發現額河螯蝦對鹽堿、氨氮具有較強耐受力。”新疆農業大學副教授李娜介紹,本次自然鹽堿地養殖設計周期為1年,重點考察螯蝦在鹽堿水自然越冬的情況。到2025年4月后,若螯蝦的越冬成活率和狀態達標,說明額河螯蝦能在自然鹽堿環境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