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教融合:從理論研究到工程應用的突破
在中石油深圳新能源研究院實踐期間,陳燕惠在企業導師郭立東研究員的指導下,積極參與《油田光儲一體機》項目。針對新能源出力高不確定性下油田微電網的優化調度問題,基于新能源功率概率預測結果和油田井場實際運行場景的多樣化特點,提出計及出力不確定的油田微電網兩階段優化調度方法,降低不同典型場景下的系統運行成本和棄光率,為油田微電網的高效運行提供了兼具經濟性、魯棒性與工程適用性的解決方案。

由深圳院研制的中國石油首臺套光儲一體機,在海南省首個陸上“零碳”示范井場進行部署運行。實踐期間,陳燕惠深度參加了光儲一體機的現場調試工作。“現場調試工作中,才能真正地理解理論研究和工程應用存在的差異,尤其是那些在理論分析中易被忽視的關鍵細節。同時積極向具有豐富工程經驗的前輩們請教了不理解的現象和難題,更讓我意識到,卓越的工程能力必須通過長期實踐的積累與沉淀才能逐步形成。”
企校聯培:從學校學習到企業實踐的過渡
作為首屆工程碩博士,陳燕惠對這一全新的培養模式既感到迷茫又滿懷期待。從校園步入企業,需要面臨著諸多轉變:從昔日并肩的同門到經驗豐富的職場前輩;從局限于理論研究的學生,到直面復雜工程問題的“工程師”。 在實踐期間,從風吹不到、雨淋不到的工位,到嚴冬里寒風凌冽、酷暑下烈日當空的油田現場,雖然工作環境會更加艱苦一些,但成長收獲也更多。從確定企業課題,到進入企業實踐,每一個過程對陳燕惠來說都是未知的挑戰。“但很幸運的是,每個過程中都有很多很好的老師和前輩,幫助我很好地適應新的環境,應對新的挑戰。”
有幸加入工程碩博士培養項目,陳燕惠認為自己的成長不僅體現在科研能力上,更重要的是對行業的理解和對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她針對現有新能源功率預測存在的預測-決策分立問題,提出價值導向的新能源功率預測方法體系,并基于該方法和團隊成員一起完成新能源功率預測系統,在實際應用中實現性能提升。在研究生期間,陳燕惠完成4篇學術論文,形成2項國家發明專利,基于研究和實踐成果完成碩士學位論文,獲得浙江省專業學位研究生優秀實踐成果獎、浙江大學五好研究生、優秀研究生畢業生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