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科委鄭煥敏副主任及平臺領域中心成員和新聞媒體的見證下,北京市肝病研究所、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儀儀器儀表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北京遠東儀表有限公司、北京市糧食科學研究院、北京市服裝質量監督檢驗一站、北京毛紡織科學研究所檢驗中心和北京市水科學技術研究院這11家公司,正式成為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大家庭中的新成員,會議現場舉行了簽約授牌儀式。
2009年,為促進首都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北京市科委建設首都科技條件平臺,通過與高校、科研機構、中央企業、領域促進機構、區政府,合作建設了包括中科院、北大、清華、航天科工等在內27家研發實驗服務基地,軍民融合、新材料、生物醫藥等12個領域中心,以及14個區工作站構成的三大服務主體,重點整合儀器設備、科技成果、科技人才三類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和對接服務,構建了科技資源服務企業創新的渠道。
截至2016年底,共促進首都地區801個國家級、北京市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價值227.9億元,4.33萬臺套儀器設備向社會開放共享,整合了721項較成熟的科研成果促進其轉移轉化,聚集了11672位專家,產生了18199項知識產權和技術標準。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梳理出38個服務功能模塊,跨單位、跨部門、跨行業整合相同服務功能實驗室形成107個功能服務平臺,初步形成機構及儀器服務群。
據記者了解,為落實國務院《關于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國發〔2014〕70號),北京市頒布《關于加強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建設 進一步促進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實施意見》(京政辦發〔2016〕34號),由科委牽頭發改委、國資委、衛計委、經信委等12個部門形成協調工作小組,重點推動我市建設科研設施與儀器開放共享信息系統、健全科研設施與儀器開放共享服務體系、完善科研設施與儀器開放共享激勵機制、建立科研設施與儀器開放共享約束機制、加大對科研設施與儀器開放共享支持力度五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