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驗室負責人彭志海教授(右二)為病人做器官移植手術。(受訪者 供圖)
器官移植手術,被稱作“醫學皇冠上的明珠”。依托廈門大學醫學院建設的廈門市再生醫學重點實驗室,為摘取這顆“明珠”提供智力支撐。
“醫學研究要從臨床中來,到臨床中去。”3月12日上午,為病人做手術前,廈門大學醫學與生命科學學部副主任、廈門市再生醫學重點實驗室負責人彭志海教授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這位器官移植領域的知名專家,于2018年到廈門大學任教,并成功在廈門開展臨床器官移植,填補了閩西南地區器官移植學科的空白。
彭志海說,器官移植,通俗來講是將健康器官移植到另一個個體內,而要讓器官恢復功能、發揮作用,“必須通過細胞再生技術,把不好的細胞‘換掉’”。廈門市再生醫學重點實驗室正瞄準包括組織和細胞再生在內的器官移植領域的相關技術難題,有針對性地開展基礎研究,并推動研究成果應用于實際臨床,服務患者。截至目前,該實驗室已產出多項科研成果,涵蓋干細胞分化與調控機制,肝移植術后排斥、感染和腫瘤復發等并發癥的發生發展機制研究,低免疫狀態下免疫系統重塑規律及他克莫司個體化精準治療等多個方面。
勇攀科學高峰,建設器官移植國家強隊,把科研創新書寫在臨床一線。這是彭志海團隊的壯志雄心,也將使更多患者重獲新生。
研究中國人自己的用藥指南
器官移植并不像機械換配件那般簡單,手術完成后,由于受體病人的免疫系統會天然地排斥外來器官,所以病人術后必須終身服用抗排斥反應藥物。例如,他克莫司是肝移植術后首選的抗排斥藥物。但一個問題是,其用藥指南以歐美人為主,中國人用藥顯然不能“拿來主義”。
具體該如何把握他克莫司的用藥量?廈門市再生醫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出了中國人自己的用藥指南。
“研究表明,器官供體和受體基因型越匹配,排斥反應激烈程度越低。所以我們應該根據基因型、供體體重、供肝質量好壞等不同指標,來綜合考慮用藥量。”彭志海說,在上述思路的指導下,團隊開展臨床研究。
這項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項目的資助。通過藥物基因組學、藥物代謝動力學及生物信息學分析,彭志海團隊逐步摸清用藥規律,并首次構建出他克莫司首劑用藥模型。
令彭志海自豪的是,這一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于2022年年底發表于《柳葉刀》旗下國際權威期刊eClinicalMedicine雜志。實驗室還與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合作,自主研發了全自動PCR儀一體機,并獲得發明專利。“用這臺機器,僅用時1小時就可以測出供體和受體的基因型,并計算出具體用藥量。”
“基于此前的研究成果,實驗室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廈門大學附屬翔安醫院等四家醫院,開展多中心臨床研究。目前,相關研究已經結題。今年我們將進一步總結經驗,在國內做推廣,更好地造福患者。”彭志海說。
構建器官捐獻協同信息化網絡系統
從臨床實踐中,發掘有價值的科研課題,在廈門市再生醫學重點實驗室,類似他克莫司用藥研究這樣的例子還有許多。比如,彭志海團隊發現,肝移植患者術后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的風險增加,為了探究背后的分子機制,團隊做了一系列研究,最終發現低PANX1(一種跨膜蛋白)的遺傳易感性在肝移植供肝中的表達與MRSA感染有關。該研究成果發表于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志上。
科學研究之外,如何平衡器官移植供需關系,是橫亙在器官移植發展道路上的一大難題。眼下,廈門市再生醫學重點實驗室在市科技局的支持下,以信息化技術,聯動周邊地市醫院,構建器官捐獻協同信息化網絡系統。
“器官供體分散于各個醫院,我們希望通過信息化平臺建設,鏈接廈門、漳州、龍巖等地醫院相關科室醫生,便于第一時間掌握器官供體信息,做器官供體功能維護,擴大供體產出,提高器官移植數量。”令彭志海深有感觸的是,廈門各級政府部門對器官移植研究的高度重視,“像這個平臺的緣起,就是市科技局主動上門做調研而促成的。”
以實驗室為載體,一批高層次器官移植醫學科研人才向我市聚集,形成了人才“葡萄串”效應。目前,廈門市再生醫學重點實驗室擁有國家級人才4人,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
“器官移植是治療終末器官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我們將繼續深入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探索,努力向器官移植領域一流科研強隊邁進,助力實驗室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動力。”彭志海說。
名片
廈門市再生醫學重點實驗室于2019年授牌。實驗室依托廈門大學醫學院建設,擁有先進的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病理學和實驗動物學等方面的研究設備和完善的實驗條件,是國內最早擁有質譜流式平臺的單位之一,同時具有先進的生物信息學分析系統。
該實驗室擁有專用實驗用房1000平方米,并可共享廈大醫學院公共實驗室用房2000平方米。近五年,該實驗室承擔科技部重大專項、重大科學問題目標導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省部級科研任務14項;發表SCI論文33篇。實驗室在移植免疫、組織工程血管、嵌合體研究方面富有特色。
手術
開展臨床器官移植,填補閩西南地區器官移植學科空白
用藥
首次構建出他克莫司首劑用藥模型,指導國人器官移植用藥
供體
聯動醫院構建器官捐獻協同信息化網絡系統,更快掌握器官供體信息